宏觀政策組合拳發力穩增長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
受超預期的不利因素影響,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許多市場主體(ti) 十分困難。會(hui) 議針對經濟運行麵臨(lin) 的困難與(yu) 問題,從(cong) 財政、金融、投資方麵推出一係列措施進行大力度調節。
穩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確定了6方麵33項措施,其中財政及相關(guan) 政策凸顯“含金量”,大力紓解企業(ye) 特別是小微企業(ye) 困難,著力穩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比如,明確在更多行業(ye) 實施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增加退稅1400多億(yi) 元,全年退減稅總量2.64萬(wan) 億(yi) 元;將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和5個(ge) 特困行業(ye) 緩繳養(yang) 老等3項社保費政策延至年底,並擴圍至其他特困行業(ye) ,預計今年緩繳3200億(yi) 元。
“此次出台的積極財政政策具體(ti) 措施反映出一攬子特征,包括減稅、退稅、延緩繳費、專(zhuan) 項債(zhai) 券、融資擔保等,從(cong) 供給、需求、消費、投資等多方麵發力,針對性強、力度加大。預計在多管齊下的政策效應下,將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北京國家會(hui) 計學院財稅政策與(yu) 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
今年我國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這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guan) 鍵性舉(ju) 措。統計顯示,4月1日至5月16日,共有9796億(yi) 元留抵退稅款退到企業(ye) 賬戶,再加上一季度繼續實施此前已經出台的增值稅留抵退稅老政策1233億(yi) 元,已有11029億(yi) 元退稅款退到了納稅人賬戶。
“增量、存量留抵退稅有助於(yu) 解決(jue) 當前宏觀經濟壓力環境下企業(ye) 的現金流問題,改善企業(ye) 財務狀況,激發市場主體(ti) 的經營、投資活力,今年以來實行的留抵退稅情況反映該項政策受到了市場主體(ti) 普遍歡迎。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的影響,我國企業(ye) 麵臨(lin) 更大的資金和經營壓力,需要出台更有力的政策以對衝(chong) 經濟下行壓力產(chan) 生的不利影響。”李旭紅說。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wei) ,財政政策加碼全力支持小微企業(ye) 和保就業(ye) ,擴大全年退稅總額是重要看點之一,“留抵退稅的支持行業(ye) 範圍與(yu) 支持額度同步增加,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將進一步提振穩增長信心,幫助企業(ye) 紓困。”
專(zhuan) 項債(zhai) 券是穩投資的重要工具,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加快發行使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截至5月15日,各地已經發行1.5萬(wan) 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萬(wan) 億(yi) 元,為(wei) 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提供有力支撐。國常會(hui) 要求,今年專(zhuan) 項債(zhai) 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範圍擴大到新型基礎設施等。
此外,國常會(hui) 還明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合作業(ye) 務新增1萬(wan) 億(yi) 元以上。“擴大再擔保規模,將有力配合貨幣政策在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和特困行業(ye) 等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由國家提供再擔保,緩解相關(guan) 企業(ye) 因抵押資產(chan) 質量不滿足貸款條件、還款來源單一、經營難度加大等帶來的融資難題。”連平分析。
貨幣政策增量加碼
此次國常會(hui) 更推出了一係列金融支持措施,包括將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對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貸款、貨車車貸、暫時遇困個(ge) 人房貸消費貸,支持銀行年內(nei) 延期還本付息等。
據測算,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意味著此前的400億(yi) 元額度將增至800億(yi) 元,對金融機構延期貸款本金的激勵比例也由1%增至2%,將有效推動小微企業(ye) 貸款延期。
“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與(yu) 激勵比例同時翻倍,加上降準等多項貨幣政策,將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ye) 的信貸投放。”連平認為(wei) ,疫情衝(chong) 擊下,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交通運輸從(cong) 業(ye) 人員等的收入下降明顯,還貸壓力較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翻倍能大幅度緩解疫情衝(chong) 擊下企業(ye) 的資金壓力,再加上支持銀行年內(nei) 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可以有效緩解其較大的還款壓力。
“當前穩增長、穩就業(ye) 具有緊迫性。”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國常會(hui) 圍繞“六穩”“六保”進一步出台一攬子有針對性、有力有效的穩增長政策,有助於(yu) 保供穩價(jia) 、助企紓困,特別是將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等支持措施,能夠進一步加大對受困企業(ye) 尤其是小微企業(ye) 的支持力度,激發微觀主體(ti) 活力、穩定就業(ye) ,促進內(nei) 循環,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
貨運物流行業(ye) 是國民經濟正常運轉的基礎性行業(ye) 之一。今年,成都某家汽運物流公司麵臨(lin) 油氣價(jia) 格上漲、用人成本上升等問題,加上受疫情影響,運輸在途時間延長,也增加了不少運輸成本。進入夏季,各地對飲料的需求量大增,該公司的訂單多了,資金壓力反而越來越大。
“往年一名司機運送一批貨物從(cong) 成都到西安約2000元,現在可能要3000元至4000元。”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成本增加、開銷增大,但廠家回款還有一定的賬期,這樣一來,流動資金明顯吃緊。為(wei) 了及時支付司機的工資,該公司向新網銀行申請了“好企e貸”。在了解該公司的需求後,新網銀行將其授信額度由此前的16萬(wan) 元提至69萬(wan) 元,有效滿足了該公司的流動資金需求。
此次國常會(hui) 也明確,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yi) 元商用貨車貸款,要銀企聯動延期半年還本付息。周茂華認為(wei) ,中小微物流企業(ye) 受油氣價(jia) 格上漲、運輸周期延長等影響尤其嚴(yan) 重,加大車貸延期還本付息,能夠有效保證基礎物流產(chan) 業(ye) 鏈的正常運轉。
同時,此次國常會(hui) 更將商業(ye) 匯票承兌(dui) 期限由1年縮短至6個(ge) 月。連平表示,商業(ye) 匯票業(ye) 務是企業(ye) 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的重要工具。此次縮短期限至半年,一方麵將加快現有未貼現商業(ye) 匯票的周轉速度,加快資金的使用效率,緩解當前企業(ye) 的流動性壓力,加快企業(ye) 上下遊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間的資金流動。另一方麵將有效推動商業(ye) 匯票相關(guan) 融資規模擴張。較低的商業(ye) 匯票承兌(dui) 期限可以降低開具匯票的相關(guan) 風險,能較大規模地推動商業(ye) 匯票業(ye) 務發展,為(wei) 企業(ye) 提供更便利的融資渠道。
宏觀政策協同發力
國常會(hui) 要求,有關(guan) 部門要對一攬子措施盡快逐項細化並公布實施。專(zhuan) 家預計,留抵退稅的支持行業(ye) 範圍擴大與(yu) 支持額度增加、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等重要政策措施的細則有望近日發布。
近期以來,有關(guan) 部門頻頻出手,加大政策實施力度。比如,在優(you) 先安排小微企業(ye) 退稅基礎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明確,將中型企業(ye) 存量留抵稅額退還的時間由原定的7月份開始提前至5月份開始,大型企業(ye) 存量留抵稅額的退還時間由原定的10月份開始提前到6月份開始,加快釋放政策紅利。
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召開主要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hui) 明確,金融係統要用好用足各種政策工具,從(cong) 擴增量、穩存量兩(liang) 方麵發力,以適度的信貸增長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ti) 措施方麵,包括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ye) ,圍繞中小微企業(ye) 、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持房地產(chan) 信貸平穩增長,支持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和受疫情影響嚴(yan) 重的個(ge) 人住房、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加快已授信貸款的放款進度。
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我國的宏觀政策仍有空間。周茂華分析,我國貨幣政策保持獨立性,再加上國內(nei) 宏觀風險收斂,金融體(ti) 係穩健,國內(nei) 物價(jia) 整體(ti) 溫和可控,我國屬於(yu) 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少數維持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貨幣政策仍有空間。
連平表示,展望下一個(ge) 階段,宏觀政策還會(hui) 持續發力,財政政策方麵除加快落實已有政策外,還可能進一步加碼。貨幣金融政策將加大力度配合財政政策發力,包括使用擴大融資擔保基金範圍支持信貸,必要時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利率仍有空間。
宏觀政策的協同發力至關(guan) 重要。周茂華認為(wei)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許多市場主體(ti) 十分困難。針對目前複雜的內(nei) 外環境,財政貨幣等政策仍需要強化協調配合,抓緊落實已經出台的政策,保供穩價(jia) 、助企紓困,起到保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促進內(nei) 循環的作用。
“下一步,應繼續發揮財政、貨幣、產(chan) 業(ye) 等政策的協同效應,實現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目標。在科學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促進要素的自由流動,在穩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前提下優(you) 化複工達產(chan) 政策,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實現政策協調的最優(you) 效應。”李旭紅說。(曾金華 陳果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