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廣西:幸福寫在邊民臉上

發布時間:2022-07-05 10:5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xing) 光明日報通訊員 楊紅 尚永江

  盛夏時節,行進在廣西邊境村屯,所到之處,一棟棟嶄新的樓房比肩而立。傍晚時分,邊民們(men) 在廣場上跳舞健身,幸福寫(xie) 在臉上。

  近年來,廣西邊境8個(ge) 縣(市)堅持黨(dang) 建引領,推動邊境地區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全麵振興(xing) 。

   基層黨(dang) 支部是“凝聚劑”

  “通過‘平安e校車’客戶端,我們(men) 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孩子到校、到家情況。”百色市靖西市安寧鄉(xiang) 果布村村民王玉孩說。

  “平安e校車”是靖西市創新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一個(ge) 縮影。靖西市以村(社區)黨(dang) 支部為(wei) 龍頭,組建鄰裏互助隊、黨(dang) 員幫扶隊、老年調解隊、治安巡邏隊等4支隊伍,幫助村民發展產(chan) 業(ye) 、調解矛盾、維護治安。

  “黨(dang) 支部就是‘凝聚劑’,把各方力量匯聚成一股繩。”果布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樊天玉告訴記者,在黨(dang) 支部引領下,該村製定文明村屯公約、家風家訓,開展“新鄉(xiang) 賢”“好公婆”“好兒(er) 媳”等評選活動,構建文明鄉(xiang) 村風貌。

  憑祥市通過村屯黨(dang) 支部、村級理事會(hui) 、合作社理事會(hui) 和治安調解理事會(hui) 等“一部三會(hui) ”模式,吸納經濟能人、鄉(xiang) 賢、退伍軍(jun) 人、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等優(you) 秀人才加入,擴大參事議事覆蓋麵,引導村民說事、議事、主事。

  防城港市東(dong) 興(xing) 市推行“基層黨(dang) 建+社區(村屯)警務+網格化綜合治理”基層社會(hui) 治理模式,外賣小哥變身“邊境騎士”,義(yi) 務“兼職”護國門;社區幹部、“五老”、保安等擔任網格員,維護社會(hui) 治安秩序。

  在黨(dang) 組織引領下,廣西還結合邊境實際,通過集體(ti) 決(jue) 策,將禁毒打私、掃黑除惡、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內(nei) 容納入村規民約,有效推動廣大邊民強化“我製定、我遵守、我執行、我監督”的自治意識。

  打通法治為(wei) 民“最後一公裏”

  “多虧(kui) 律師的耐心調解,讓我們(men) 化解了糾紛,找回了親(qin) 情。”日前,靖西市嶽圩鎮漢邦村石女士率一家人,來到嶽圩鎮人民調委會(hui) ,向調解律師韋漢有致謝。

  “通過基層治理創新,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jue) 在萌芽狀態。”靖西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斌說。

  漢邦村原是廣西“十三五”深度貧困村,是典型的“問題村”“矛盾村”。在後援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法委幫扶下,該村堅持“黨(dang) 建強村、產(chan) 業(ye) 興(xing) 村、生態靚村、民主治村、以德潤村、法治護村”,協同推進脫貧致富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2019年順利實現整村脫貧。

  “通過開設‘微講堂’‘微黨(dang) 課’,設置‘文秀先鋒示範崗’等‘菜單式’普法,開展法律宣講和社情民意收集活動,群眾(zhong) 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靖西市漢邦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汪保華說,如今的漢邦村,已成為(wei) “無邪教村”“無走私村”“無傳(chuan) 銷村”。

  廣西邊境各村屯還通過村民理事會(hui) 和監事會(hui) ,製定村規民約和村民評議會(hui) 、紅白理事會(hui) 、道德評議會(hui) 的章程,創建“黨(dang) 支部+村民合作社+企業(ye) +基地+農(nong) 戶”邊境治理與(yu) 發展新模式,邊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5萬(wan) 元。

   人人都是鄉(xiang) 村守護者

  走進廣西崇左市大新縣碩龍鎮德天村,黑水河清澈見底,民宅錯落有致,街道幹淨整潔。

  “人人都是鄉(xiang) 村建設的參與(yu) 者、守護者。”德天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許景能說,德天村以德治潤心,挖掘孝善文化,組織“最美家庭”“十大孝子”等孝老敬親(qin) 評選活動,創建“鄉(xiang) 賢評理堂”矛盾糾紛調解室,讓好傳(chuan) 統、好習(xi) 俗根植鄉(xiang) 村振興(xing) ,2021年獲評“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

  近年來,崇左市積極打造邊關(guan) “孝善文化”品牌,將尊老愛幼、鄰裏和睦等傳(chuan) 統美德,轉化為(wei) 群眾(zhong) 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自覺行動。

  憑祥市上石鎮板旺村依托紅色旅遊資源,建成黨(dang) 旗宣誓牆、法卡山展覽館、法卡山紅色培訓中心,以及“農(nong) 耕文化茶話室”“鄉(xiang) 賢廊”等平台,開展“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活動,鄉(xiang) 村風貌大變樣,上石鎮先後榮獲“廣西衛生鎮”“廣西森林鄉(xiang) 鎮”等榮譽。

  崇左市龍州縣通過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探索“黨(dang) 建引領,德治為(wei) 先”的治理思路,加強邊境地區鄉(xiang) 村“德治”體(ti) 係建設,形成各村引領追求、共同涵養(yang) 向上向好的鄉(xiang) 村文明風尚。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