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文化,讓動漫“燃”起來
【一線講述】
講述人:中國動漫集團董事、副總經理 陳學會(hui)
作為(wei) 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二十四節氣理應被大家所熟識,其價(jia) 值內(nei) 涵也應被後人弘揚與(yu) 傳(chuan) 播。那麽(me) ,怎樣才能讓它“飛”入百姓日常生活中呢?我想,用動畫的方式對節氣文化進行詮釋與(yu) 演繹,讓“古董”抖落“灰塵”,必定會(hui) 綻放更迷人的光彩。
2019年,我們(men) 開始研究、開發國風三維動畫《二十四節氣密碼》,力爭(zheng) 讓不同年齡的受眾(zhong) 都喜歡。
節氣代表的不僅(jin) 是氣候變化,而且是古代先民對自然科學的總結,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兼具科學屬性與(yu) 思想屬性。如何平衡創作和現實之間的關(guan) 係?怎樣選擇故事切口,提取文化符號,挖掘核心精神?我們(men) 麵前,有一道道“坎”要突破。
為(wei) 此,我們(men) 召開了很多次座談會(hui) ,邀請多位專(zhuan) 家學者提意見、談想法。經過幾輪激烈的討論,我們(men) 逐漸明確了一條原則:為(wei) 卡通形象穿上故事的“外衣”,再通過生動表演與(yu) 元素設計,讓觀眾(zhong) 樂(le) 意看、看得懂,在感受到節氣文化內(nei) 涵的同時,增加一定的節氣知識,就是我們(men) 創作的目的與(yu) 價(jia) 值所在。以此為(wei) 初衷,很多問題不斷破解,創作思路更加明晰。
比如,我們(men) 將節氣元素融入卡通形象“節氣寶貝”身上,賦予它一定情感訴求,讓它心存煩惱與(yu) 憂慮,但是對未來滿懷信心。通過一次次“升級打怪”,“節氣寶貝”終於(yu) 突破難關(guan) 、夢想成真。另外,我們(men) 在元素設計上也別具匠心。比如,為(wei) “節氣寶貝”戴上小小瓜皮帽,其身上的紋飾設計取材於(yu) 立秋時節成熟的農(nong) 作物。在場景設計上,關(guan) 於(yu) “立秋島”環境的設計就契合了立秋節氣所體(ti) 現的氣候特點,在時空上將節氣特質充分展現了出來。
動漫隻是給小朋友看的?這其實是種誤讀。當你十歲、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看那些曾深刻影響我們(men) 的動漫作品,明顯能獲得不同的感受與(yu) 體(ti) 悟。近年來,諸多叫好又叫座的動畫電影也在證明:優(you) 秀的動漫作品正通過全媒體(ti) 傳(chuan) 播手段,吸引不同年齡段的受眾(zhong) ,用動漫方式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真實生活有機連接,一定是大有可為(wei) 的。未來,我們(men) 會(hui) 在此基礎上探索,讓節氣文化點燃藝術創作的火,通過動漫載體(ti) 讓中國故事更好地“出海”,讓國風美學引發更廣泛的共鳴。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胡曉軍(jun) 、王斯敏、牛夢笛、蔣新軍(jun) 光明日報通訊員 於(yu) 曈、徐夢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