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激發消費回流能量

發布時間:2023-06-12 10:07: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郭靜原

  近期,我國出境遊駛入了回暖的“快車道”,相關(guan) 消費水漲船高。支付寶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出境遊人均交易筆數已超三年前同期,人均消費金額比2019年“五一”期間增長40%。境外消費熱持續升溫,展現出我國居民強大的消費潛力和活力。然而,隨著國際往來日益便捷,流向境外的消費熱情能否再重回國內(nei) ,麵對渠道、體(ti) 驗和供給“三道坎”,國內(nei) 消費市場還需練好內(nei) 功。

  渠道滯後,亟需開拓免稅新藍海。疫情發生以來,消費回流推動我國免稅行業(ye) 快速增長。國內(nei) 離島免稅渠道市場占有率由2019年的27%提升至2021年的94%。去年海南離島免稅店總銷售額為(wei) 487.1億(yi) 元,與(yu) 疫情前相比,這已是巨大突破。但比起近鄰韓國2022年高達944.5億(yi) 元人民幣的免稅店銷售額,還有一定差距。隨著國內(nei) 消費結構升級和免稅新政逐步釋放的紅利,免稅經濟發展前景廣闊。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免稅業(ye) ,將主要服務對象由境外人士擴展為(wei) 我國出境居民,通過大幅提高免稅額度、增加免稅品類、完善購物離境退稅政策、線上線下聯動等措施,不斷提高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體(ti) 驗單一,期待多元化場景建設。出境遊帶動的消費行為(wei) 往往不隻是簡單的貨幣與(yu) 商品交換,還有沿途的風景和體(ti) 驗。過去,我國免稅行業(ye) 的收入主要依賴口岸店,受時間、空間上的製約,購物體(ti) 驗感不佳。如今,越來越多經營麵積更大、商品品類齊全和配套設施完備的離島免稅店落成,搭配優(you) 質的文旅資源,為(wei) 國內(nei) 消費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以免稅業(ye) 務為(wei) 流量入口,打造“免稅+文旅”雙輪驅動的旅遊零售綜合體(ti) ,進一步拓寬了免稅消費場景。同時,要充分發揮跨境電商促進消費回流重要作用,推動供應鏈創新應用,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柔性生產(chan) 、個(ge) 性化定製,更好對接消費需求。

  選擇有限,呼喚中高端商品供給。曾幾何時,從(cong) 國外搶購奢侈品到馬桶蓋、電飯煲等生活用品的新聞屢見不鮮。境外消費熱的背後,折射出我國高品質產(chan) 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的痛點。當前,我國產(chan) 品質量標準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缺少一批質量好、附加值高、能引領時尚的自主品牌,難以滿足消費者個(ge) 性化、多樣化需求。一方麵,要把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作為(wei) 提高供給質量的重要內(nei) 容,對標國際先進技術標準,優(you) 化產(chan) 品質量;另一方麵,要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和民族特色,通過打造一批國產(chan) 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新銳設計精品,持續提升市場競爭(zheng) 力。

  為(wei) 吸引消費者在自家購物、旅遊,不少地方搶抓“窗口期”搭上免稅快車,提振消費。廣東(dong) 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就提出,推動建設一批口岸免稅店和市內(nei) 免稅店。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杭州等地也加快布局免稅店建設,與(yu) 境外免稅企業(ye) “爭(zheng) 客源”。海南依托自貿港開放政策,努力打造免稅購物、國際醫療和“留學海南”三大旅遊消費品牌,並在2023年海南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力爭(zheng) 離島免稅購物銷售額突破800億(yi) 元。

  2019年,中國人消費了全球約40%的免稅產(chan) 品。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免稅市場走出了一波逆勢爆發的行情,消費需求在國內(nei) 得到更加充分的釋放。但是,要把國人在境外“買(mai) 買(mai) 買(mai) ”的熱情轉移回國內(nei) ,還得靠產(chan) 品和服務說話。相信在渠道加速拓展、體(ti) 驗更加豐(feng) 富、供給不斷優(you) 化的未來,“消費回流”的故事將一直講下去。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