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檔案庫”將變身古建研究中心
光明日報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李韻從(cong) 故宮博物院獲悉,故宮博物院院內(nei) 的實錄庫將在2025年變成專(zhuan) 門的古建研究修繕和實踐中心。10日,清華大學-故宮博物院文化遺產(chan) 聯合研究中心與(yu) 伊利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實錄庫用房啟動“變身”。
明清兩(liang) 代,檔案文書(shu) 存放於(yu) 內(nei) 閣大庫。實錄庫是內(nei) 閣大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yu) 存放書(shu) 籍、表匣及外藩表文。它位於(yu) 紫禁城東(dong) 南角的未開放區域。站在南宮牆俯瞰,這座“檔案庫”是一座二層建築,金琉璃瓦頂,樓體(ti) 為(wei) 磚石結構,牆麵辟窗,外麵還安有鐵板窗。據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趙鵬介紹,實錄庫現為(wei) 庫房。預計202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時,這裏將被打造成一座現代化的研究中心。
與(yu) 被稱為(wei) “故宮文物醫院”的文保科技部不同,改造成古建研究中心的實錄庫將聚焦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趙鵬表示,古建修繕保護工作量很大,但專(zhuan) 門從(cong) 事建築構件本體(ti) 保護的人數有限,類似內(nei) 簷彩繪、貼落等細致的修繕工作均被打散在各種修繕工作中完成。改造後的實錄庫,外貌不變,內(nei) 部將引入先進的檢測分析儀(yi) 器,布局合理的實操空間,把與(yu) 建築本體(ti) 相關(guan) 的修繕保護工作集中起來,以便開展理論、技術、政策等方麵的創新性研究工作。清華大學的專(zhuan) 家將成為(wei) 研究中心的外腦。“讓文化遺產(chan) 地和高校聯動起來,不僅(jin) 僅(jin) 是修複文物,還要共同培養(yang) 修複人才。”趙鵬說。
研究中心傳(chuan) 承的是老工藝,但其自身的改造方案卻契合時代脈動。趙鵬透露說,團隊考察了一批美國的頂尖文物修複中心,對大到空間布局,小到修複師使用的儲(chu) 物櫃,都進行了細致調研。“我們(men) 希望借鑒先進的案例,結合中國修複師的實際需求,在今年年內(nei) 完成設計方案,明年動工。”
庫房變身的背後,還有社會(hui) 力量的加入。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說,伊利集團對於(yu) 實錄庫修繕的讚助無疑將大力推進中心科研設施的建設,這讓聯合科研團隊倍感鼓舞。正如故宮博物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副院長都海江所說,“這次合作是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的又一重要實踐。”他表示,故宮和伊利將發揮各自優(you) 勢,通過齊心協力共建“聯合研究中心”科研場所等一係列具體(ti) 合作,實現保護好、研究好、弘揚好、傳(chuan) 播好故宮這一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共同目標。據介紹,在此基礎上,雙方還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文化遺產(chan) 保護、展覽、教育等線上與(yu) 線下活動推廣、對外文化交流、海內(nei) 外文物征集和特色文創產(chan) 品開發等多個(ge) 方麵深入互動,不斷拓展合作的深度與(yu) 廣度。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1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