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五項國家標準發布 快遞包裝更綠服務更優
近年來,我國快遞業(ye) 持續快速發展,快遞業(ye) 務量連續十年位居世界第一。為(wei) 進一步規範郵政行業(ye) 發展,提升快遞服務質量水平,推動快遞業(ye) 綠色低碳發展,國家標準委發布了五項國家標準,為(wei) 打造更綠色、更安全、更便利的快遞業(ye) 提供技術支撐。
近年來,我國快遞業(ye) 持續快速發展,生鮮冷鏈、農(nong) 村寄遞、倉(cang) 配一體(ti) 等新興(xing) 業(ye) 態不斷湧現,自動化、信息化、數智化、綠色化全麵加速,快遞業(ye) 務量連續十年位居世界第一。
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1月25日召開快遞業(ye) 五項國家標準新聞發布會(hui) ,解讀《快遞包裝重金屬與(yu) 特定物質限量》《快遞服務》《快遞循環包裝箱》等五項國家標準,為(wei) 進一步規範郵政行業(ye) 發展,提升快遞服務質量水平,推動快遞業(ye) 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包裝更綠色
明確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快遞包裝
當前,我國快遞業(ye) 務量已經實現從(cong) “年均百億(yi) ”到“月均百億(yi) ”的大跨越,妥善處理好快遞包裝,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意義(yi) 重大。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徐長興(xing) 介紹,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會(hui) 同國家郵政局持續推進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成立了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聯合工作組,構建了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ti) 係。2020年,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三年多來有序推進標準研製與(yu) 應用,支撐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循環化、減量化、無害化”,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建立覆蓋快遞包裝全鏈條的標準體(ti) 係。圍繞快遞包裝設計、生產(chan) 、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加速推動快遞包裝新材料、新技術、新產(chan) 品相關(guan) 成果轉化為(wei) 標準,依據標準推進包裝產(chan) 品生產(chan) 、檢測、認證等工作。截至2023年底,現行快遞綠色包裝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共26項,全麵覆蓋快遞封套、包裝袋、包裝箱、電子運單、膠帶、填充材料、集裝容器等主要快遞包裝用品。
探索製定快遞包裝循環利用國家標準。製定發布了《快遞循環包裝箱》國家標準,提出快遞循環包裝箱的三種結構,以及箱板強度、整箱物理性能、尺寸公差等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為(wei) 快遞循環包裝箱的設計、生產(chan) 和檢驗提供依據。
協同落實快遞包裝減量化標準。一方麵,關(guan) 注膠帶、快遞運單等包裝材料的減量,比如實施《快遞電子運單》國家標準,推動電子運單替代紙質運單,將原來的三聯運單變為(wei) 一聯的“小麵單”;實施《郵政業(ye) 封裝用膠帶》係列行業(ye) 標準,推廣使用45毫米及以下的“瘦身膠帶”等。另一方麵,關(guan) 注電子商務、製造業(ye) 、農(nong) 業(ye) 等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協同,給出科學的包裝操作指引。
發布快遞包裝無害化強製性國家標準。圍繞生態保護和人身健康紅線,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快遞包裝,批準發布了《快遞包裝重金屬與(yu) 特定物質限量》強製性國家標準,這是首部關(guan) 於(yu) 快遞包裝的強製性國家標準。明確提出鉛、汞、鎘、鉻等重金屬,以及溶劑殘留、雙酚A、鄰苯二甲酸酯等特定物質限量要求,建立快遞包裝安全底線。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李愛仙認為(wei) :“《快遞包裝重金屬與(yu) 特定物質限量》對快遞包裝的生產(chan) 與(yu) 使用劃定了紅線和底線要求,對於(yu) 減少快遞包裝對人身健康和環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快遞業(ye) 綠色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yi) 。”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持續發力,盡快出台《限製快遞過度包裝要求》強製性國家標準、《郵件快件循環包裝使用指南》等推薦性國家標準,不斷完善與(yu) 綠色發展理念相適應的快遞包裝標準體(ti) 係,為(wei) 深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提供有力支撐。
服務再優(you) 化
增加用戶個(ge) 人信息數據安全要求
為(wei) 了適應人民群眾(zhong) 更加美好用郵需求、加強個(ge) 人信息安全保護、更好地支撐“兩(liang) 進一出”工程(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和農(nong) 村寄遞物流體(ti) 係建設,快遞服務也要隨之提質增效。
新版《快遞服務》增加了快遞用戶個(ge) 人信息采集、存儲(chu) 、使用中的數據安全要求;提出了針對不同下單方式和投遞方式的快件收寄、投遞要求,不斷引領快遞服務質量效率提升。
李愛仙認為(wei) ,優(you) 化快遞服務,要加強快遞服務主體(ti) 建設。新版《快遞服務》標準從(cong) 總體(ti) 要求、服務主體(ti) 、服務產(chan) 品、服務場所及設施、包裝用品與(yu) 設備、從(cong) 業(ye) 人員管理、信息係統、數據安全、服務合同、服務安全、服務質量11個(ge) 方麵,對快遞服務主體(ti) 提出了相關(guan) 要求。相比原標準,增加了快遞服務產(chan) 品分類,細化了國內(nei) 快遞服務時限,完善了綠色包裝要求,提出了從(cong) 業(ye) 人員權益保護要求,強調了數據安全和合理確定服務費用等要求。
此外,為(wei) 了向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新版《快遞服務》標準在內(nei) 容上有很多創新。首先,對用戶下單和投遞方式進行了細分。將用戶下單分為(wei) 通過快遞服務主體(ti) 下單和電子商務平台下單兩(liang) 種方式,將投遞分為(wei) 上門投遞、箱遞、站遞等四種類型,更好適應寄遞用戶個(ge) 性化需求。其次,對計費重量進行了規範。快遞服務主體(ti) 應確定正確的計費重量,計費重量以千克為(wei) 單位,保留小數點後至少一位,對快件重量的計費更加科學合理。第三,增加智能化服務要求。包括智能安檢係統和智能信包箱、智能快件箱、快遞無人車、無人機等智能收投服務終端相關(guan) 要求,推動新技術在行業(ye) 的應用。
進村更便利
打通“快遞進村”的“最後一公裏”
農(nong) 村流通一頭牽著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促進農(nong) 民增收,一頭牽著消費品下鄉(xiang) 、滿足農(nong) 民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中,農(nong) 村寄遞服務在整個(ge) 農(nong) 村流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搭建了城鄉(xiang) 生產(chan) 和消費的橋梁。
去年中央財辦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動農(nong) 村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徐長興(xing) 介紹,此次在《快遞服務》國家標準修訂過程中,市場監管總局積極落實中央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高效順暢農(nong) 村現代流通體(ti) 係的要求,深入總結國家郵政局近年來組織實施“快遞進村”工程的先進經驗,重點從(cong) 以下五個(ge) 方麵進行創新和突破:
整合運輸資源。要求快遞服務主體(ti) 綜合利用農(nong) 村客運班線等交通運輸資源,保障快件運輸效率,打通“快遞進村”的“最後一公裏”。
加強信息互通。要求快遞服務主體(ti) 、郵政企業(ye) 、交通運輸企業(ye) 應根據快快合作、郵快合作、交快合作業(ye) 務需求,加強雙方之間的信息共享,促進城鄉(xiang) 間商品和資源要素加快流動。
規範投遞深度。收件人地址為(wei) 建製村及建製村以下自然村的,快遞服務主體(ti) 應將快件投遞至建製村,或村內(nei) 約定地址。
保證服務時限。明確收寄地或寄達地為(wei) 鄉(xiang) 鎮(非城區)及以下區域的,快遞服務時限可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不宜超過48小時。
鼓勵提供惠農(nong) 服務。要求快遞服務主體(ti) 遵循公平、合法、誠實、信用的原則,兼顧城鄉(xiang) 區域差距,以快件“收寄地所在縣”到“寄達地所在縣”為(wei) 基本單元,合理確定服務費用。寄達地為(wei) 鄉(xiang) 鎮以下區域的,在兼顧投遞成本的基礎上,鼓勵為(wei) 農(nong) 村用戶提供優(you) 惠服務。(林麗(li) 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