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小白龍”飛得更高遠

發布時間:2024-03-15 10:1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讓“小白龍”飛得更高遠

  講述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民間信俗(小白龍信俗)上海市級非遺傳(chuan) 承人 夏懿峰

  《金山縣誌》(乾隆版)記載:“在秦山陰,明成化間,大雨震霆,雲(yun) 中龍見,有白蛟自洞騰空而去。”“白龍吐水”的故事在秦山一帶的幹巷、張堰等地廣為(wei) 傳(chuan) 播。《幹巷鄉(xiang) 誌》載,清宣統三年網船埭村民傳(chuan) 承祈求白龍顯靈吐水的活動與(yu) 習(xi) 俗,組織舞龍隊,集資從(cong) 蘇州買(mai) 回白綢,繪上龍鱗作龍衣,請蘇州藝人紮製成小白龍,“呂巷小白龍”由此得名。

  “小白龍信俗”是呂巷民間百姓為(wei) 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feng) 登、安居樂(le) 業(ye) 、幸福祥和的美好生活而形成的民間活動,在各大節慶活動中,人們(men) 吃小白龍糕、剪白龍圖紙已成常態。

  呂巷小白龍以竹條、竹絲(si) 、竹竿製成龍頭和龍身框架,用秧繩將龍頭與(yu) 每節龍身連接,將白綢布製成的龍衣包上即成。舞龍時配有龍珠、長凳、高台等道具,舞者根據鑼鼓節奏快慢調出各種舞龍套式,有過橋調、座調、困調、登天路等10種調法相連貫。

  我學習(xi) 舞龍將近20年了,一直在做與(yu) 小白龍文化相關(guan) 的傳(chuan) 承和推廣工作。例如,組建第五代呂巷鎮舞龍隊,帶領舞龍隊參與(yu) 各類展示展演等。

  2021年,“小白龍信俗”成功躋身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我們(men) 成立了小白龍信俗保護傳(chuan) 承工作室,每個(ge) 星期組織全鎮各村、企事業(ye) 單位中青年進行授課和舞龍技藝培訓,每年開展“一村一龍”展演,在重要節慶和活動中參與(yu) 演出,將非遺文化不斷延續傳(chuan) 承下去。

  今年元宵節,來自呂巷鎮12個(ge) 村居的舞龍隊爭(zheng) 相鬥豔,帶來了龍燈舞、金龍舞、土龍舞等形式的舞龍表演,現場熱鬧歡騰、其樂(le) 融融。新的一年裏,我們(men) 會(hui) 持續辦好農(nong) 曆三月初三“小白龍信俗”傳(chuan) 統民俗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小白龍的魅力和風采;此外,我們(men) 還搜集、整理和挖掘有關(guan) 小白龍的民間故事、傳(chuan) 說和曆史資料,編撰出版“小白龍信俗”項目叢(cong) 書(shu) ,讓翻飛祈福的小白龍飛得更高更遠。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張國聖、陸健、顏維琦、李潔、張哲浩、崔誌堅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慧敏、蔡甜甜)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5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