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人工智能+”不止是加法

發布時間:2024-03-15 10:15:00來源: 經濟日報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個(ge) 新提法為(wei) 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實融合指明了新路徑。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簡單相加,而是要通過新技術催生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經濟社會(hui) 各個(ge) 領域帶來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揮出乘數效應。

  從(cong) “互聯網+”到“智能+”再到“人工智能+”,概念之變體(ti) 現了時代之變、科技之變。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互聯網+”行動計劃,彼時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迅速融入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民生領域,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勢頭強勁。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拓展“智能+”,重點在於(yu) 乘勢而上,靠加速落地的工業(ye) 互聯網,推動製造業(ye) 轉型升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人工智能+”,則要用當前火熱的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行百業(ye)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這一個(ge) 個(ge) “+”,是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把握,也是對經濟新動能的敏銳判斷。

  為(wei) 什麽(me) 是“人工智能+”?因為(wei) 這是當下全球科技競爭(zheng) 的焦點。ChatGPT仍在不斷演進,Sora又驚豔登場,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車輪”滾滾向前,人工智能大模型邁向規模應用。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就是當下那個(ge) “最靚的仔”,是重塑全球競爭(zheng) 新格局的關(guan) 鍵引擎之一。我國人工智能已具備深入賦能的能力。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5787億(yi) 元,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4482家,產(chan) 業(ye) 鏈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台、應用等上下遊關(guan) 鍵環節,細分領域不斷突破。尤其是,經過多年培育,行業(ye) 經曆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入了人工智能化轉型階段。

  “人工智能+”什麽(me) ?是千行百業(ye) ,是經濟社會(hui) 各個(ge) 領域,是無限可能。比如,人工智能+製造業(ye) ,能改變製造業(ye) 生產(chan) 模式和經濟形態,提高生產(chan) 效率,降低生產(chan) 成本,實現個(ge) 性化定製,提升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人工智能+交通,將打開智慧交通新世界的大門,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綠色、安全的出行環境;人工智能+教育,會(hui) 打破傳(chuan) 統的教學方式,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培養(yang) 創新人才。人工智能的發展史也告訴我們(men) ,隻有賦能千行百業(ye) ,結合各種場景,才能發揮出更大價(jia) 值。

  “人工智能+”不能止步於(yu) 加法。在“互聯網+”“智能+”的實踐中,不乏技術、產(chan) 業(ye) “兩(liang) 張皮”的案例。比如,為(wei) 了實現“智能+”,企業(ye) 盲目上馬一套智能係統,投資巨大,但新係統可能長期浮於(yu) 簡單的連接和設備管理等,或是很難實現行業(ye) 擴展,甚至出現不好操作、不匹配企業(ye) 實際情況等問題,不僅(jin) 無法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力,甚至是在做減法。人工智能要走進企業(ye) 行業(ye) ,深入千家萬(wan) 戶,與(yu) 具體(ti) 的業(ye) 務流程、產(chan) 品功能等結合,在不同場景中錘煉升級,才能加出現實生產(chan) 力,進而帶來技術、產(chan) 業(ye) 、要素變革,發揮出乘法效應。

  用好“人工智能+”是個(ge) 係統的大工程。夯實技術底座是基礎,要推動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礎性原創性技術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強化“根”技術研發。推動行業(ye) 智能化升級是重點,既要加快製造業(ye) 全流程智能化,也要拓展特色應用場景,做好試點示範。提升重點產(chan) 品和裝備智能化水平是關(guan) 鍵,可發揮大模型強認知、強交互、強生成的特點,促進高端裝備、關(guan) 鍵軟件、智能終端升級迭代。打造良好的產(chan) 業(ye) 生態是方向,需構建起產(chan) 學研用深度結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推動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做好創新支撐。

  總而言之,“人工智能+”需要更多投入、更多規範,也承載著更多期待,在我們(men) 麵前展現的未來世界將超乎想象。(作者:黃鑫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