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21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逾14.10億元同比增長33.5%
記者23日從(cong) 2022年青海省科技工作會(hui) 議上獲悉,青海省2021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4.10億(yi) 元,較去年同比增長33.5%。
青海作為(wei) 中國西部欠發達省份,創新力量薄弱、創新資源短缺、創新活力不足,圍繞傳(chuan) 統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持續不斷地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依靠科技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青海省科技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莫重明介紹,2021年,青海省科技廳紮實推進科技援青和東(dong) 西部合作,參與(yu) 黃河科技創新聯盟建設,與(yu) 北京、江蘇、浙江等省市科技合作,並開展青海高原路麵冰雪監測與(yu) 防治等相關(guan) 研究,青海省44%以上科技計劃項目以東(dong) 西部聯合方式實施。
同時,2021年,青海省科技廳起草《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戰略合作協議(2021-2025年)》報送中科院,年度獲批“西部之光”項目10項,並向科技部申報引智項目11項,組織開展發展中國家培訓班和中韓科技合作交流政策宣講解讀,與(yu) 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ya) 、埃及、巴基斯坦等國家組織開展國際合作專(zhuan) 項11項。
“2022年,我們(men) 將加大科技交流合作力度,落實與(yu) 對口支援省市區政府間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建立多方科技成果和人才團隊信息共享機製,聯合開展技術攻關(guan) 與(yu) 成果轉化活動,實現與(yu) 東(dong) 部省市優(you) 勢互補、合作共贏。”莫重明說。
在擴大對外科技交流合作方麵,莫重明表示,2022年,青海省科技廳將落實加強國際合作示範基地建設,利用中阿、中俄、中日、中歐等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探索離岸研發、飛地合作,組織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e) 開展國際合作交流,重點推進對日中藏藥開發與(yu) 研究、對美新材料新技術研究、對澳生態保護研究,並組織青海省優(you) 勢資源和特色產(chan) 業(ye) ,借助“一帶一路”進行技術轉移轉化,拓展豐(feng) 富合作內(nei) 容。
此外,2022年,青海省將全麵推進海南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強先進技術研究與(yu) 創新集成,形成典型經驗,打造示範樣板;推進國家創新型縣(市)、縣域創新試點縣和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示範縣建設,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核心的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黃河岸畔鄉村振興見聞:黃河水潤日子甜
魚潛網底,鴨浮水麵,波光粼粼的碧水映照朦朧的遠山,仿佛置身江南……新春伊始,記者走進地處高原的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甘都鎮水車村,這裏是青海省自然資源廳係統聯點村。 [詳細] -
青海省農業綜合執法體係初具雛形
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青海省自2020年啟動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以來,改革工作蹄疾步穩,成效顯著,該省農業綜合執法體係初具雛形,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呈現新局麵。 [詳細] -
青海:氯化鈣型鹵水成因研究方麵取得進展
記者從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獲悉,基於分析和總結發現,地表氯化鈣型鹵水既可以形成於熱帶氣候或溫帶氣候,也可形成於極地寒冷氣候,顯示強烈的蒸發作用和豐富的鈣源可能是氯化鈣型鹵水形成的主控因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