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光明時評:公辦中小學活力不如民辦校,問題出在哪?

儲朝暉 發布時間:2020-10-26 17:07:00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之前,教育部發布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ye) 發展基本情況。據統計數據,除了中等職業(ye) 學校,民辦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的學校數量及在校學生人數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結合曆年數據來看,可以清晰看到這一趨勢已延續十餘(yu) 年之久。相較於(yu) 公辦中小學,民辦中小學在校生數增長較快,顯示出更強的吸引力和發展活力,公辦學校則活力相對不足。

  由於(yu) 相關(guan) 政策調整不到位,客觀上造成公辦學校的活力不足。具體(ti) 來說,一是經費撥付程序缺乏績效考核難以形成責任壓力,難以激發公辦學校活力。二是公辦學校管理主體(ti) 層級差異,造成學校間不均衡,形成負向攀比而缺少活力。三是政府與(yu) 公辦學校之間責權邊界不清,抑製了學校活力。四是評價(jia) 過度單一集中,主要是看升學率,導致包括公辦學校在內(nei) 的中小學無法展示活力。

  當前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美好教育的向往與(yu) 教育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人們(men) 向往的“美好教育”是優(you) 質的、公平的、多樣化的教育。“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人們(men) 對“美好教育”的需求將更加強烈,“美好教育”也將在國家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發揮更顯著的支撐作用。對激活公辦學校活力的關(guan) 注和討論,應置於(yu) 這一宏觀的背景下。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行將開啟新局的關(guan) 鍵時間節點,創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讓公辦學校擔起“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任,具有重要價(jia) 值和意義(yi) 。

  筆者認為(wei) ,公辦學校能否在解決(jue) 教育的數量與(yu) 質量的矛盾、供給與(yu) 需求的矛盾、效率與(yu) 公平的矛盾三個(ge) 方麵發揮應有的作用,是衡量公辦學校是否有效激活的主要衡量標準。公辦學校與(yu) 政府間的現有關(guan) 係決(jue) 定了激發公辦學校活力的責任主體(ti) 是各級政府。各級政府需確立教育發展的整體(ti) 平衡觀,將公辦學校作為(wei) 實現教育平衡而又充分發展的教育供給主體(ti) 之一,整體(ti) 全麵地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協調好政府與(yu) 學校、公辦學校與(yu) 民辦學校、權利與(yu) 責任、投入與(yu) 績效等各方麵關(guan) 係。

  對於(yu) 公辦學校來說,也要應需而變,才能激發活力。首先,要明確定位。公辦學校在世界各國的基本定位都是履行社會(hui) 的基本公共服務職責,從(cong) 長遠看,公立學校要堅守屬於(yu) 社會(hui) 基本公共服務的“保底”職能,將教育底部做平做大做厚,將現有的類似樹根狀分布的底部公立學校優(you) 化為(wei) 所有公立學校中至少80%以上的底線是平的。這個(ge) “底”越厚實,就越有利於(yu) 保障教育公平與(yu) 社會(hui) 穩定。

  全國教育發展不充分、活力不足麵積最大的部分,依然是在義(yi) 務教育階段的薄弱學校,這部分基本都是公辦學校,尤其是農(nong) 村地區的學校。激活並改造提升它們(men) 是實現教育平衡與(yu) 充分發展所必須攻克的難關(guan) ,需要對薄弱校在管理、評價(jia) 、經費投入、辦學條件、教師質量、辦學水平等方麵采取適合當地情況的措施,促進這些學校自主提升。也為(wei) 此,亟需進一步推進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深度改造農(nong) 村薄弱學校,實現城鄉(xiang) 各類學校平衡發展。

  其次,減少管理主體(ti) 的層級,應把公辦學校變得更加扁平作為(wei) 長期目標,或者退一步講,似可通過減少層級為(wei) 激發活力、實現平衡創造更適宜的體(ti) 製條件。我國基礎教育實行以縣為(wei) 主的體(ti) 製多年,基層學校管理的層級多是導致不均衡的體(ti) 製性原因,筆者認為(wei) 有必要減少縣級以下學校管理的行政層級,改變現行“縣局—鄉(xiang) 鎮中心校—農(nong) 村小規模學校”的垂直式分包分管模式,撤銷中心學校的行政管理職能。無論學校大小,由縣教育局在人事、財政經費、信息發布上直接與(yu) 學校聯係,將管理功能的重心下放到學校內(nei) 部,讓學校成為(wei) 一個(ge) 職能相對完善的教學、管理、評價(jia) 組織。

  此外,可探索建立多方參與(yu) 、具有平衡性的教育治理體(ti) 係,同時推廣增值評價(jia) 。作為(wei) 一種相對而言更加綜合的評價(jia) ,增值評價(jia) 可將義(yi) 務教育鞏固率、義(yi) 務教育均衡、開齊開足課程等納入考核範圍。對學生的成長度而非幾次考試的絕對分值進行評價(jia) ,可在最大範圍內(nei) 激發普通學校教師的積極性,更好滿足學生多樣性需求,從(cong) 而提高公辦學校對學生的包容性和吸引力。

  (作者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