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西藏林芝察隅縣“3334”特色工作法織密培訓“網絡”助推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提質增效

發布時間:2022-01-24 10:16:00來源: 西藏日報

  近年來,西藏林芝察隅縣以提升幹部教育培訓質量為(wei) 著眼點和著力點,堅持“三個(ge) 導向”、打造“三個(ge) 平台”、創新“三種方式”、健全“四項機製”,不斷織密幹部教育培訓“網絡”,黨(dang) 員幹部政治素質提升明顯,教育培訓成為(wei) 幹部曆練成才的良好途徑。

  堅持“三個(ge) 導向”,設置精品課題。堅持問題導向。每年向超過70%的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發放調查問卷,通過征求培訓內(nei) 容、培訓地點、授課方式、師資構成等內(nei) 容意見,及時研判優(you) 化培訓工作,提升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對於(yu) 教育培訓工作的參與(yu) 度和選擇權。堅持內(nei) 容導向。力爭(zheng) 把黨(dang) 的曆次全會(hui) 精神、政治理論教育、黨(dang) 性黨(dang) 風黨(dang) 紀和反腐倡廉教育、國家政策形勢教育及幹部健康知識講座等作為(wei) 全縣幹部培訓的重點內(nei) 容。堅持需求導向。在抓好組織輪訓、幹部調訓、自主選學的同時,根據黨(dang) 政、專(zhuan) 業(ye) 技術等幹部不同類型、層次和崗位實際需求,實施“訂單式”培訓、“菜單式”教學,平均每年開設培訓班80餘(yu) 期,內(nei) 容涵蓋黨(dang) 建、行業(ye) 業(ye) 務、專(zhuan) 技技術等各個(ge) 領域,培訓人數和規模達3500人次以上。

  打造“三個(ge) 平台”,開發教育資源。打造黨(dang) 校主陣地培訓平台。積極爭(zheng) 取資金2000萬(wan) 元用於(yu) 黨(dang) 校新址建設,配齊配強黨(dang) 校班子和專(zhuan) 職師資10人,兼職師資20餘(yu) 人,2020年5月機構成立至今,已成功舉(ju) 辦23期主體(ti) 班次。打造“點、線、麵”援藏培訓平台。近年來累計邀請12名宣傳(chuan) 、財政、國土等領域黨(dang) 政專(zhuan) 技人才赴察進行柔性掛職,選派21名優(you) 秀年輕幹部赴深圳進行跟崗學習(xi) ,搭建智力援藏“點—點”精準培訓;依托深圳6個(ge) 街道辦與(yu) 察隅縣6個(ge) 鄉(xiang) 鎮行業(ye) 領域結對幫扶等形式,開展援藏“線—線”幫帶培訓;利用深圳市國培中心、幹部經理學院等專(zhuan) 門培訓機構,針對基層黨(dang) 建、創新能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領域,開設西藏察隅專(zhuan) 項培訓班,目前累計培訓幹部150餘(yu) 人次,架起援藏專(zhuan) 業(ye) 培訓機構“麵—麵”平台。打造“兩(liang) 地八點一線”黨(dang) 建紅色長廊培訓平台。充分挖掘察隅紅色資源,構建具有邊境地區特點的培訓陣地。“兩(liang) 地”為(wei) 英雄坡紀念園、沙瑪強邊訓練營;“八點”為(wei) 縣委黨(dang) 校黨(dang) 史展館、學尼瓦弄戰役陳列館、紮拉村紅色驛站、雄久村西拖拉卡“囊塔歸巴”村史館、京都村集體(ti) 經濟、新村僜人下山、拉丁抵邊搬遷村、鬆林解委舊址;“一線”為(wei) 以縣域重要公路為(wei) 連線的邊境黨(dang) 建紅蘊長廊。

  創新“三種方式”,豐(feng) 富培訓載體(ti) 。創新分級分類分層定向培養(yang) 方式。把黨(dang) 政幹部、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農(nong) 村各類實用人才、企業(ye) 管理人員、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等全部納入培訓範疇,突出抓好各單位部門負責人、鄉(xiang) 鎮黨(dang) 政“一把手”、基層幹部、中青年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婦女幹部、黨(dang) 外幹部”等特殊群體(ti) ,力爭(zheng) 幹部培訓做到點和麵、統一性和差異性、係統性和針對性的有機結合。創新“說教+實踐”教學方式。積極探索“課外實踐”時間占授課總內(nei) 容30%以上的教學模式,通過開展結業(ye) 考核、現場問答、模擬考試等方法檢查學習(xi) 成效,層層傳(chuan) 導壓力,使學員真正學到位,用得上。創新“身份互換”教學方式。鞏固拓展創新“領導幹部上講台”機製,增設“學生當老師上講台”體(ti) 驗環節,培訓課間隨機邀請參訓學員上台進行經驗分享授課,並現場提問,調動積極性的同時傳(chuan) 導培訓壓力,較好地實現了知識整理——消化吸收——再次解讀——知識輸出的整體(ti) 過程,加速參訓學員思維知識的結構化,加深培訓效果。

  健全“四項機製”,確保培訓實效。完善問答機製。以解決(jue) 問題為(wei) 導向,設置提問解答環節,學員在課堂上及時提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由培訓老師現場解答,讓培訓解決(jue) 問題題,讓講台成為(wei) 解決(jue) 問題的平台,目前累計解答問題300餘(yu) 次。強化學員管理製度。實行幹部調訓製度、行業(ye) 辦班和外出培訓審批製度、培訓情況定期通報製度和學風管理製度等壓實管理抓手,提升教學質量。健全促學機製。不斷整合行業(ye) 內(nei) 部和縣直各項培訓資源,以培訓主體(ti) 備課、組織部現場觀訓、學習(xi) 效果現場詢問、參訓學員反饋等方式,引導培訓主體(ti) 提升培訓效果,讓幹部主動參學、提升能力。建立培訓獎勵考核機製。根據培訓效果,由學員對培訓主體(ti) 進行打分,增添培訓主體(ti) 培訓壓力,根據評分直接影響授課費發放比例,提升黨(dang) 校老師備課授課能力,提升培訓實效性,提高幹部參與(yu) 培訓積極性。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