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如青山 心係牧鄉——回訪黨的二十大代表劉秀青
12月20日晚上八時,一場大雪將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尕巴鬆多鎮貢麻寄宿製小學裝點得格外寂靜與(yu) 祥和。
在這座空曠遼闊的學校裏,劉秀青老師辦公室的燈依然亮著,她還在伏案辛勤工作著。
“最近,孩子們(men) 都通過網課線上學習(xi) 。我趁著這段時間,把最近就要給二年級孩子們(men) 上的如《植物媽媽有辦法》《我是什麽(me) 》《小蝌蚪找媽媽》的課備出來。除此之外,我還想繼續理理思路,如何將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貫穿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讓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指導教育工作、服務教書(shu) 育人的國家大計……”作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劉秀青時常思考著,如何讓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真正“走”遍牧區鄉(xiang) 野,在孩子們(men) 的心中“開花結果”。
“作為(wei) 一名基層普通教師,能參加黨(dang) 的二十大、見證這一重要曆史時刻,是我莫大的光榮。”從(cong) 10月24日返回同德縣後,劉秀青就開始忙於(yu)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各類宣講活動,宣講中,隨著足跡遍布同德縣各個(ge) 鄉(xiang) 鎮草原牧區,她的聲音更加堅定且充滿力量。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作為(wei) 一名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劉秀青對這段話的理解尤為(wei) 深刻。她是參與(yu) 者,更是見證者。她親(qin) 眼看到,十年來,在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下,同德縣牧區教育教學條件和學生素質發生的巨大改變。如今,基層牧區的義(yi) 務教育正在朝著優(you) 質均衡、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方向不斷邁進。
劉秀青回憶,記得以前孩子們(men) 每天吃的是凍饅頭加白開水,各類水果都是“稀罕物”,見都沒見過。沒有專(zhuan) 門的食堂,孩子們(men) 就圍坐在草場吃飯,起風時,就能吃一嘴沙子;沒有像樣的教室,沒有玻璃窗還四處漏風,就用一個(ge) 破紙盒子到處堵風,寒冬臘月隻能靠牛糞取暖,很多孩子手上長了凍瘡,裂開流血;學校的操場就跟“家裏種的地”那樣坑窪不平、硌腳極了……
“現在呢,孩子們(men) 一日三餐不重樣,早晨有雞蛋牛奶、饃饃粉湯,午餐有紅燒肉、西紅柿炒雞蛋、菜花炒肉、白菜粉條……葷素搭配、營養(yang) 均衡。時不時還有水果、牛奶等加餐。現在孩子們(men) 有了寬敞明亮的教室以及專(zhuan) 門的食堂,安裝了暖氣後,走到哪裏都是溫暖如春。”
“另外,老師們(men) 現在都用課件進行多媒體(ti) 教學,孩子們(men) 學習(xi) 知識、感知世界的方式既豐(feng) 富又多元。學校還有了塑膠操場,畫上了一道道白色的跑道線,那綠茵茵的操場,就像毛茸茸的地毯一直鋪到了天邊……”談起這些,劉秀青非常感慨,如今牧區孩子的學習(xi) 條件也不比城裏的孩子條件差,城鄉(xiang) 之間的教育差距也在進一步縮小,她希望孩子們(men) 都能用心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在宣講的時候,我經常給孩子們(men) 講,現在學校環境和教學水平能有這麽(me) 大變化,離不開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一定要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 跟黨(dang) 走。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定要用優(you) 異的成績來回報黨(dang) 的恩情,做對國家、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劉秀青說。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劉秀青也將生態保護、民族團結等主題融入到黨(dang) 的二十大宣講的工作當中。
劉秀青說:“在講課文的過程中,我會(hui) 把生態保護的理念穿插其中,比如我會(hui) 通過淺顯易懂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們(men) 。同德縣位於(yu) 三江源保護區,我們(men) 要保護草原,不要亂(luan) 采挖蕨麻等植被,否則會(hui) 變成黑土灘。廢電池、玻璃瓶不要亂(luan) 丟(diu) ,否則不僅(jin) 會(hui) 汙染水源地,還會(hui) 傷(shang) 害水裏的小魚。放牛、羊不能老在一個(ge) 地方,這樣也會(hui) 對草原造成破壞……”
“作為(wei) 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men) 要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提升能力增強教育教學本領,不斷革新教育教學理念,為(wei) 培養(yang) 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貢獻智慧和力量。”劉秀青話語間充滿了真誠與(yu) 信念。
采訪結束,夜已深。劉秀青說,“窗外下雪啦,雪後校園愈發寂靜。”寂靜的校園中,她深情地牽掛、默默地守護這些大山深處的天真笑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培根鑄魂育時代新人 勇毅篤行強複興基石
近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內,掀起了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全校師生學習大會精神的熱情持續升溫。“人才培養工作必須心懷‘國之大者’。[詳細] -
用奮鬥實現青春夢想
高端技術裝備,唯有在高技能人才手中,方能發揮最大價值。被譽為“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一直以來就是青藏高原經濟社會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也是青海省工業產業發展的“主戰場”。[詳細] -
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12月21日,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西寧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