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觀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良田沃土滿高原

發布時間:2022-12-01 16:10:00來源: 新利平台

  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尼木鄉(xiang) 尼榮村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施工現場,10台大型推土機在工作人員指引下來回穿梭,機器轟鳴聲匯成了不絕於(yu) 耳的“交響曲”;昌都市貢覺縣則巴鄉(xiang) 達曲村將原本零星分布、條塊分割、高低不平的土地,通過“小並大、短拚長、陡變平、彎改直”等措施,變成了相對集中成片、麵積均衡的耕地;林芝市工布江達縣的農(nong) 田裏機械轟鳴、鐵臂揮舞,開挖生產(chan) 便道、剝離堆放耕作層、平整田塊……

  這一個(ge) 個(ge) 縮影,展現著西藏自治區全麵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繁忙景象。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

  近年來,西藏積極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耕地質量,不斷提高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能力,夯實糧食安全。

  推進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實現糧田變良田,提高種植效益,穩步提升糧食產(chan) 量。2021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十三五”以來,建成225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實施167萬(wan) 畝(mu) 農(nong) 機深鬆整地作業(ye) 。西藏自治區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份優(you) 質答卷,過去十年,西藏糧食的年產(chan) 量由2012年的94.90萬(wan) 噸增加至2021年106.15萬(wan) 噸,年產(chan) 量連續7年超過100萬(wan) 噸,年均增長1.3%。

  推進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改變了傳(chuan) 統的耕種方式,降低了農(nong) 民勞動強度。農(nong) 田更大更平整,才能提高農(nong) 業(ye) 機械化程度,進而推廣托管模式、規模化經營,讓西藏千百年來的耕作方式得到改變。有數據顯示,2020年底,西藏農(nong) 機總動力達到691.5萬(wan) 千瓦,農(nong) 機裝備總量突破50.5萬(wan) 台(套),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5%。相比之前依靠牲畜和小型機械,無論是耕種還是收割,都不僅(jin) 節省了生產(chan) 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耕作勞動力投入和農(nong) 戶勞動強度,提升了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

  推進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帶動群眾(zhong) 增加收入。“撿石頭也都有工時費”,在昌都市貢覺縣則巴鄉(xiang) ,很多群眾(zhong) 們(men) 正忙碌著翻撿地裏的石塊,為(wei) 明年的春耕做準備。這種采取以工代賑形式發動、組織群眾(zhong) 變冬閑為(wei) 冬忙,全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群眾(zhong) 投工投勞,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更有幹勁兒(er) 。而拉薩市達孜區在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的基礎上,推廣春耕、秋收托管模式,由村合作社統一作業(ye) 。這樣,村民們(men) 在春秋季節也可以趁機會(hui) 去外麵打工賺錢,一舉(ju) 兩(liang) 得。

  推進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政策強化做保障。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出台多個(ge) 文件,加快推進農(nong) 田建設管理等工作,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積極落實,不斷提高投資標準,有力保障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質效。尤其是2022年以來,西藏將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納入全區重點項目和自治區領導包保項目範圍,納入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重點督辦事項,印發《西藏自治區農(nong) 田建設項目評審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落實“周調度、月在線填報、年總結”和“中期檢查、竣工後抽查”等項目監管製度,有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

  相信不遠的未來,隨著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不斷推進,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治理將更加完善,農(nong) 田基礎設施及其綜合配套也將滿足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需要,雪域高原的片片良田沃土,將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動能。(新利平台 文/王茜)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觀察:一朵“仙草”裏看鄉村振興

    靈芝,又名“仙草”,在漢藏文化中都是祥瑞的象征。它曾化作朵朵祥雲“飄進”布達拉宮的壁畫裏,也曾化作如意雲紋裝點在金奔巴瓶上、點綴於藏族人民的服飾間、編織進吉祥哈達的紋理中。 [詳細]
  • 西藏觀察:人與野生動物成為“好鄰居”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自然環境不斷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不斷完善,野生動物與人類的各類接觸變得越來越常見,有時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一些“摩擦”。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