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多措並舉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注入動力
圖為(wei) 黑頸鶴在嘉塘草原漫步。稱多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目前,青海全省普氏原羚數量由原來的不足300隻增加到現在的2800隻、藏羚數量增加到7萬(wan) 餘(yu) 。據相關(guan) 研究統計,目前青海全省有16個(ge) 自然植被型、83個(ge) 植被亞(ya) 型。植物種類多樣,已知野生植物2500種左右,隸屬114科632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1種,二級37種;大型真菌260多種,隸屬於(yu) 2門5綱14目42科,近危1種。全省陸生脊椎野生動物605種,無脊椎動物蝶類18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37種,二級保護動物105種。
近年來,青海紮實開展了一係列生物多樣性保護探索和實踐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wei) 該省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基礎,也是人類賴以生存與(yu) 發展的寶貴財富。青海林草部門一直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從(cong) 出台有關(guan) 森林、草原、濕地、野生動植物、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麵的法律法規,到開展專(zhuan) 項行動打擊非法交易;從(cong) 推動雪豹、藏羚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到建設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從(cong) 提高全省生物遺傳(chuan) 資源收集保存水平,到首次將保險機製引入野生動物致害賠償(chang) ……近年來,通過一係列具體(ti) 措施,取得顯著成效,為(wei) 該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注入了強大動力。
圖為(wei) 青海湖裸鯉。李江寧 攝
據介紹,青海省通過森林草原保護修複,為(wei) 野生動植物的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對維護生態安全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基礎保障。通過整合優(you) 化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大力實施國家公園建設,在保護該省重要生態係統和維護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為(wei) 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十年來,青海全省各地累計救護野生動物50種1000餘(yu) 隻,全省野生動物保護收容救護體(ti) 係建設不斷完善,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更加規範。青藏高原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在雪豹、高山兀鷲、禿鷲等人工繁育方麵取得國內(nei) 領先水平,西寧植物園、黃南麥秀林場在丁香、山莨菪、油麥吊雲(yun) 杉等珍稀特有野生植物的野外撫育、人工馴化繁育及野外回歸等方麵取得新突破。通過實施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野外瀕危物種拯救等工程,就地與(yu) 遷地保護有效互補,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複,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體(ti) 係逐步完善。
特別是2021年以來,青海省林草部門壓實保護責任,全麵落實推行林長製,省、市(州)、縣(區)、鄉(xiang) (鎮)、村五級林長製組織體(ti) 係和運行機製全麵建立,形成了黨(dang) 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林草資源管理新機製和網格化管理新體(ti) 係,為(wei) 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基礎保障。
同時,青海充分利用每年國際濕地日、草原普法宣傳(chuan) 月、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野生動物宣傳(chuan) 月等有力契機,積極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chuan) 和科普教育等社會(hui) 傳(chuan) 播,引導公眾(zhong) 積極參與(yu) 到林業(ye)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來,努力營造了全社會(hui) 參與(yu) 生態保護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良好氛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湖: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提升 生態環境總體向好
2021年,青海湖水體麵積達到4625.6平方公裏,較2020年增大36.79平方公裏,達到17年來的最大值。同時,青海湖水位增高0.07米。[詳細] -
中國最大內陸鹹水湖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 多物種數量明顯增加
30日,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日前,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開展冬季巡護巡查和越冬水鳥、普氏原羚交配前期監測工作。[詳細] -
監測顯示黃河源地區擁有健康雪豹種群 且在繁殖
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當日披露,通過一年多的雪豹監測顯示,黃河源地區擁有健康的雪豹種群,並且在繁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