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培熱”需要“冷思考”
為(wei) 了招生打出“升學牌”“考試牌”“杯賽牌”“集訓牌”——
“藝培熱”需要“冷思考”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舞蹈班讓交740元參加電視台節目錄製,還要自費租服裝、自費化妝、自理車費和報名費,隻要參加節目每人都有獎狀。這樣的錄製或比賽幾乎年年有,不知意義(yi) 何在?”頭條號上,四川成都一位小學生家長這樣“吐槽”藝術培訓機構。“雖然老師說自願,但私底下大家都懂。”
一麵是“收費勤”,另一麵則是“宣傳(chuan) 緊”。“在今後的日子裏,家長們(men) 可真的要抓點緊了,孩子們(men) 不僅(jin) 要‘語數外’牢牢把握,音樂(le) 、美術、體(ti) 育也要了解與(yu) 深入學習(xi) 。2022年美育進中考,掌握一門藝術特長便是搶占先機!”熟悉家長“心結”的某親(qin) 子國際藝術中心公號廣告這樣打出“考試牌”吸引眼球。
“雙減”政策實施後,學生周末、假期時光告別了學科類培訓,藝術類非學科培訓在不少地方開始走俏。然而,惡意漲價(jia) 、誇張營銷、製造焦慮卻使得這種“熱度”有走偏之虞——剛剛“找回”的周末、假期,明明是為(wei) 了讓學生回歸興(xing) 趣、回歸“五育並舉(ju) ”,卻出現了新的“趕場”。顯然,當下的“藝培熱”需要“冷思考”:如果想培養(yang) 一門藝術特長,家長、學生應如何理性選擇?記者與(yu)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郭聲健展開對話。
為(wei) 什麽(me) 學?由“功利主導”到“興(xing) 趣先導”
■觀察
在剛剛過去的寒假,“解鎖一門藝術”成為(wei) 不少家長和學生的選擇。據廣州日報的一項調研,“雙減”後三成以上的家長對素質類培訓需求增加,其中選擇藝術類培訓的最多,占比達到62.5%。據相關(guan) 媒體(ti) 報道,南京市不少綜合性的培訓機構增加了寒假班項目和班次。上海寶山一家主打體(ti) 育、科技、藝術綜合培訓的負責人也表示,“‘雙減’後每周末所有的教室都排滿了課程”“寒假班在放假前一個(ge) 月已經報滿了”。
■對話
記者:“雙減”政策對中小學學科類培訓做出很多限製性規定,有觀點認為(wei) 非學科類培訓麵臨(lin) 新的發展空間。您認為(wei) 伴隨“雙減”政策進一步深化,麵向中小學生的藝術類培訓麵臨(lin) 著哪些變化或發展契機?
郭聲健:我注意到“雙減”政策對學科類、非學科類培訓的劃分。其實,音樂(le) 、美術等也是“學科”,但長期以來,學生參加語文、曆史、數理化等智育類課程培訓,目的幾乎都是提高考試成績,這助長了應試教育,也導致了學生學業(ye) 負擔加重的後果。對於(yu) 龐大的校外培訓市場來說,此前藝術類培訓大部分是為(wei) 未來參加藝術專(zhuan) 業(ye) 升學考試的學生準備的。因此,“雙減”為(wei) 麵向人人的、普及性中小學藝術培訓提供了發展契機:一是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時間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選擇參加藝術培訓;二是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可能從(cong) 學科類培訓轉向非學科類培訓;三是普及性藝術素養(yang) 培訓逐漸增加的同時,功利性應試培訓也可能會(hui) 增加。例如,“雙減”政策出台後,網上傳(chuan) 說某些品牌的鋼琴立馬漲價(jia) ,這絕不是好兆頭。絕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學業(ye) 負擔過重演變成學業(ye) 負擔與(yu) 經濟負擔“雙重”。
■觀察
家住北京西城的王女士,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為(wei) 了藝術考級她“沒少操心”,也沒少花錢。“鋼琴一節課400元,舞蹈今年考到四級了,還有繪畫,也要考,都是錢。”
“女兒(er) 今年初一,由於(yu) 學習(xi) 緊張沒時間再學舞蹈了,她從(cong) 幼兒(er) 園大班一直跳到5年級,考到8級。盡管她喜歡舞蹈,然而每次考級前都要集訓,買(mai) 考級服、交錢,真不知道這些證對她讀初高中有幫助嗎?”頭條號上一位山東(dong) 家長也表達了困惑。
■對話
記者:不少學生尤其是家庭條件較好的城市學生在小學學習(xi) 過1-2項藝術特長,甚至參加考級,然而在小學高年級、中學之後很多人可能因為(wei) 學業(ye) 壓力放棄了。在學科類培訓被壓減後,學生的課外時間得到一定“釋放”。您認為(wei) 藝術“考級熱”會(hui) 湧現嗎?
郭聲健:其實,放棄的原因不隻是學業(ye) 壓力增加,還有藝術培訓自身的問題,許多學生就是因為(wei) 無法忍受專(zhuan) 業(ye) 化、技術化的枯燥技能訓練,以及功利化的藝術考級而放棄校外藝術學習(xi) 的。
正是基於(yu) 以上原因,我認為(wei) 藝術“考級熱”不會(hui) 湧現。一是教育部曾經反複澄清並強調,各類社會(hui) 藝術考級或比賽均不得作為(wei) 學校美育評價(jia) 指標,學校美育評價(jia) 不承認藝術考級結果,這意味著藝術考級作為(wei) 功利化追求、應試教育手段的路實際上從(cong) 製度上已經堵死;二是近些年家長們(men) 的功利意識也慢慢弱化,之前那種為(wei) 了考級讓孩子參加社會(hui) 藝術培訓的家長越來越少了,這也是考級與(yu) 升學考試完全脫鉤的必然結果;三是培訓機構如果一味地以考級來吸引和鞏固生源,而不是努力改進藝術教學,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藝術學習(xi) ,是無法走遠的。
其實,藝術考級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如果隻是作為(wei) 激發學生學習(xi) 興(xing) 趣、檢驗學習(xi) 效果的一種手段,考級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作為(wei) 一種功利化目標,藝術培訓的內(nei) 容、形式、目標一切為(wei) 了考級,進而導致藝術學習(xi) 被考級“綁架”而走入誤區,甚至讓家長和學生從(cong) 學科類培訓下解脫出來所減輕的學業(ye) 負擔又轉移到以藝術考級為(wei) 目標的藝術類培訓上,這無論對藝術教育還是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如何學得更好?提高準入門檻回歸育人本位
■觀察
“當時培訓學校老師說,文化課隻要考三四百分就能讀一個(ge) 藝術本科,我們(men) 從(cong) 高二到高三學習(xi) 將近兩(liang) 年,每次培訓花費將近六萬(wan) 元,最後一個(ge) 月還收了所謂‘送考費’1000元,最後我女兒(er) 告訴我,學習(xi) 傳(chuan) 媒不降分,白花了這麽(me) 多錢。”近日,中部地區某省會(hui) 城市政府留言板上,有家長這樣“控訴”藝培機構虛假宣傳(chuan) 、亂(luan) 收費問題。
針對當前社會(hui) 反映強烈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虛假或誇大宣傳(chuan) 、惡意漲價(jia) 、違規傾(qing) 銷課時等突出問題,天津、浙江、四川成都等地先後出台了文件,對藝術類校外培訓師資、注冊(ce) 資金、培訓場地等作出規定,文化和旅遊部也發文,嚴(yan) 格規範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招生宣傳(chuan) 。教育部、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在上個(ge) 寒假前後部署開展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專(zhuan) 項整治,發現惡意漲價(jia) 機構52個(ge) ,並發布公告禁止以虛構原件、虛假折扣、虛假宣傳(chuan) 等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zheng) 。
■對話
記者:“雙減”政策出台後,各地對非學科類課外培訓亂(luan) 象提出多項整治措施。您認為(wei) 藝術類培訓應當在哪些方麵得到進一步規範?
郭聲健:近年來藝術類培訓的亂(luan) 象多,從(cong) 網上流傳(chuan) 的含有各種常識性錯誤的教學視頻、培訓機構與(yu) 高校教師在藝術高考中相互勾連的報道就可見一斑,藝術類培訓市場的確亟待規範。如何規範藝術類培訓市場,“雙減”意見提出了總體(ti) 要求,即“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地要區分體(ti) 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製定標準、嚴(yan) 格審批”。我認為(wei) 可以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著手:一是明確培訓機構的準入門檻,包括師資、場地、器材設備等軟件硬件條件必須有具體(ti) 標準,而且審批單位應是教育行政部門而非工商管理或文化部門,因為(wei) 藝術培訓是一種育人活動,必須符合教育的基本規範、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二是主管部門要組織專(zhuan) 家研製社會(hui) 藝術培訓的教學基本規範或要求,並以此為(wei) 依據對藝術培訓機構的教學行為(wei) 進行督查,重點考查任課教師的師德規範,以及專(zhuan) 業(ye) 和教學水平;三是教育行政部門和物價(jia) 部門要聯合製定收費標準並嚴(yan) 格執行,對以“包考試通過”等理由收取高額費用的欺詐行為(wei) ,一經發現立即取締其培訓資質。
■觀察
“平時隻能抽空學習(xi) ,寒假班更為(wei) 專(zhuan) 業(ye) 、集中又係統,帶來的提升將是質的飛躍。”這是一家美術培訓機構的宣傳(chuan) 語。
其實,課後、周末和假期如果讓孩子們(men) 接觸藝術,機會(hui) 有很多,有學校或相關(guan) 機構提供的托管課程,也有社會(hui) 文化室、文化館的特色體(ti) 驗項目,還有不少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向孩子們(men) 開放。如四川省就出台相關(guan) 方案,鼓勵學校與(yu) 社會(hui) 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文藝院團合作開設美育課程,鼓勵優(you) 秀文藝工作者到學校建立藝術工作室。
■對話
記者:在校藝術課程學習(xi) 和課外藝術培訓的作用差異?您如何看待培養(yang) 一門藝術興(xing) 趣對青少年學生未來發展的作用?
郭聲健:學校藝術課程學習(xi) 和課外藝術培訓最明顯的差別是,學校藝術課程學習(xi) 主要是麵向人人的基本素養(yang) 教育,目的是提高全體(ti) 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yang) ;而課外藝術培訓屬於(yu) 學生自願參與(yu) ,主要是為(wei) 了滿足學生個(ge) 性化的藝術學習(xi) 需求。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培養(yang) 學生一至兩(liang) 項藝術特長,說實話,如果僅(jin) 靠學校藝術教育,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並非易事。因此,學校藝術教育與(yu) 校外藝術培訓的價(jia) 值與(yu) 作用有所不同,應該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我們(men) 期待“雙減”為(wei) 藝術培訓走上正軌提供契機,通過社會(hui) 藝術培訓,培養(yang) 、強化學生的藝術興(xing) 趣愛好,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到兩(liang) 項藝術特長,伴隨學生的一生。
我想,無論孩子未來從(cong) 事什麽(me) 職業(ye) ,藝術興(xing) 趣愛好與(yu) 特長都能豐(feng) 富個(ge) 體(ti) 生活方式,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提升“幸福指數”。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5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