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主流影視創作“青春煥發”

發布時間:2022-09-14 10: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藝觀潮】

  作者:顧亞(ya) 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藝術學院副院長)

  

  時代出卷,青春作答,主流影視創作正“青春煥發”。《覺醒年代》《1921》《山海情》《奇跡·笨小孩》等一大批主流影視作品著力於(yu) 對青年群體(ti) 的呈現和青春故事的書(shu) 寫(xie) ,表現青年與(yu) 時代的重要命題,贏得了大眾(zhong) 尤其是年輕觀眾(zhong) 的認可,一時成為(wei) 令人關(guan) 注的文化現象。接下來,主流影視創作如何以更加富有感染力的青春故事持續吸引青年這一主力消費人群,引人深思。這不僅(jin) 是一個(ge) 創作實踐問題,更關(guan) 涉主流價(jia) 值的傳(chuan) 播與(yu) 引領。

  讓曆史與(yu) 時代建立強鏈接,拓展作品與(yu) 青年群體(ti) 的對話空間

  對視聽藝術文本進行簡單劃分,一類可歸入與(yu) 現實關(guan) 聯不強的純虛構作品,如玄幻、魔幻題材的影視劇,另一類是基於(yu) 曆史或現實創作的作品。如果說年輕觀眾(zhong) 對第一類作品的喜歡,主要源於(yu) 對獵奇心理、虛幻想象的滿足,那麽(me) 第二類作品要想俘獲年輕觀眾(zhong) ,創作的關(guan) 鍵則在於(yu) 與(yu) 時代建立強鏈接,拓展作品與(yu) 青年群體(ti) 的對話空間。

  一方麵,在題材處理上讓革命曆史年代的“青春”與(yu) 當下時代的“青春”對話。對革命曆史題材劇而言,選取曆史人物的青年時期作為(wei) 重點表現對象,往往更能吸引年輕觀眾(zhong) 的關(guan) 注。這是因為(wei) 年齡相仿讓觀眾(zhong) 和劇作所表現的曆史人物處於(yu) 相近的人生階段,從(cong) 而產(chan) 生更強的代入感。無論是之前的《恰同學少年》《我們(men) 的法蘭(lan) 西歲月》,還是近來的《1921》《覺醒年代》《跨過鴨綠江》《數風流人物》,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陽光青年。與(yu) 當下的青年觀眾(zhong) 一樣,他們(men) 擁有著同樣年輕的麵孔,經曆著類似的成長陣痛,卻在迷茫之後找到了堅守的方向。兩(liang) 個(ge) 身處不同時代的“青春”通過屏幕相遇、對話,讓人清晰地看到當年那些青年革命者們(men) 的堅定意誌,真正領悟到今日的和平幸福與(yu) 昨日的苦難犧牲之間的關(guan) 聯。

  另一方麵,在敘事方式上讓曆史事件發生的“時代”與(yu) 當今這個(ge) “時代”對話。立足當下,去重新審視、解讀曆史事件發生的那個(ge) 時代,創作者不能機械地再現曆史原貌、重返曆史現場,而是應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通過真實的情節、豐(feng) 富的細節和豐(feng) 滿的人物講述對當下現實具有啟示借鑒意義(yi) 的曆史故事。時代是出卷人,青年是答卷人。盡管不同時代的考卷不一樣,但青年趕考的艱辛與(yu) 付出都值得禮讚。將曆史表達與(yu) 現實關(guan) 聯貫通,回答昨天與(yu) 今天的關(guan) 係,才能理解“時代”的深刻內(nei) 涵。比如網絡電影《以青春之名》塑造了共青團建立百年時空裏不同年代、不同領域奮鬥的青年群像,具象化呈現不同個(ge) 體(ti) 的“我”與(yu) 時代、國家密不可分的關(guan) 係。影視作品中不同時代的使命召喚與(yu) 青年想象,形成了一種“召喚結構”,激發年輕觀眾(zhong) 去思考自身的使命與(yu) 擔當。

  將家國情懷轉換為(wei) 場景化、可感知的情感

  影視作品對曆史或現實事件(人物)的詮釋與(yu) 表達,如果能契合當下觀眾(zhong) 特定的審美偏好、接受心理、情感需求,就能獲得更好的傳(chuan) 播效果。創作要與(yu) 年輕觀眾(zhong) 對話,作品符號體(ti) 係的核心是塑造人物,而凸顯人物特質的關(guan) 鍵在於(yu) 性格與(yu) 情感。當代青年成長於(yu) 網絡時代,他們(men) 能夠接受純粹虛擬的人物,卻難以認同脫離曆史或現實邏輯的臉譜化人物。簡言之,將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實、立體(ti) 、不懸浮,是曆史和現實題材影視作品激發青年受眾(zhong) 情感共鳴的先決(jue) 條件。

  一方麵,人物塑造須遵循曆史唯物主義(yi) ,在確保基本史實或事實準確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藝術化處理。對於(yu) 一個(ge) 人物是否具有感染力,觀眾(zhong) 主要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做出認知判斷。首先,關(guan) 於(yu) 曆史、偉(wei) 人、英雄的敘事越符合時代語境、越常態化,人物越可近,也就越可信。其次,人是具體(ti) 的個(ge) 體(ti) ,符合邏輯與(yu) 常識的人未必是完美的,個(ge) 性化創造有時更利於(yu) 塑造典型人物。再次,人物行為(wei) 動機也是判別“真實”的重要標準,所以不能脫離觀眾(zhong) 對人物生活場景的理解。如《覺醒年代》中的革命者均是中青年人,這些“播火者”之所以被觀眾(zhong) 深深記住,除了他們(men) 為(wei) 信仰赴湯蹈火的堅定果敢之外,更因為(wei) 每個(ge) 人物性格分明、形象飽滿。李大釗憨實,陳獨秀“傲驕”,知識分子的不近常理、桀驁不馴,不僅(jin) 沒有掩蓋他們(men) 的光芒,反而讓觀眾(zhong) 覺得更真實、可愛,更容易為(wei) 他們(men) 對革命的犧牲奉獻而感歎折服。

  另一方麵,塑造可近、可信和可愛的青年形象,是為(wei) 了與(yu) 觀眾(zhong) 實現共情。主流影視作品中的情感表達是層次豐(feng) 富的交響曲,能否處理好情懷、情感與(yu) 情緒三者之間的關(guan) 係,關(guan) 係到觀眾(zhong) 能否產(chan) 生“代入感”。宏大的家國情懷可以轉換為(wei) 場景化、可感知的情感甚至小情緒,細微之處更能讓人“紮心”又“破防”。事實上,小情緒的表達既挑戰劇本編創時的細節構思,對演員的表演功力更是一種考驗。《山海情》大獲成功,正是在人物真實、細節精準、表演傳(chuan) 神基礎上產(chan) 生的共情效應。扶貧幹部馬得福在劇中沒有一句脫貧致富的宣言,也沒有一句深情告白,演員對細節的捕捉、對情緒的演繹卻讓觀眾(zhong) 被手足情、父子情、夫妻情深深感染。顯然,這得益於(yu) 演員深入體(ti) 驗生活,真情投入角色後與(yu) 觀眾(zhong) 達成了共情。

  著力表現中國青年在青春賽道上奮力奔跑的故事

  如果說類型雜糅、符號創新是作品外在之新,那麽(me) 近來主流影視青春書(shu) 寫(xie) 的內(nei) 在之新則落腳在不斷回應和思考“青年與(yu) 時代”的重要命題上。青春不等同於(yu) 甜寵、傷(shang) 痛,主流影視的青年書(shu) 寫(xie) 將青春成長與(yu) 時代命題有機結合,在個(ge) 體(ti) 表達與(yu) 價(jia) 值引領之間達到平衡,拉近了曆史與(yu) 現實的距離,呼應了時代及社會(hui) 變遷,讓青春敘事匯聚主流價(jia) 值元素,啟發當下青年觀眾(zhong) ,彰顯了作品積極的價(jia) 值理念與(yu) 精神力量。

  正是基於(yu) 對意義(yi) 的追問,衡量影視作品中青年書(shu) 寫(xie) 成色的重要標尺是作品的價(jia) 值內(nei) 涵與(yu) 精神高度。每一代青年都身處特定的青春賽道,但每一代青年解答時代之問時都會(hui) 麵對相同的命題。《白毛女》《永不消逝的電波》《青春之歌》《紅色娘子軍(jun) 》《英雄兒(er) 女》等之所以堪稱紅色經典,正在於(yu) 它們(men) 對信仰、理想、個(ge) 體(ti) 與(yu) 集體(ti) 關(guan) 係問題的回答永不過時。雖然現在時代不同了,但對奉獻犧牲、艱苦奮鬥的謳歌仍是影視創作一以貫之的永恒主題。比如電視劇《大山的女兒(er) 》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wei) 人物原型,以真實的駐村日記為(wei) 素材,將現實主義(yi) 精神與(yu) 浪漫主義(yi) 情懷相結合,再現了黃文秀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曆程,令無數大學生觀眾(zhong) 為(wei) 之淚目,唱響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回望曆史,觀照現實,優(you) 秀主流影視作品留下的是一代代青年為(wei) 國家民族奉獻犧牲、奮力奔跑的身影。

  正是基於(yu) 對意義(yi) 的追問,主流影視劇中的青年形象,無論身處戰火年代還是生活在和平歲月,與(yu) 他們(men) 對應的都是信仰、熱血、愛國、責任、奉獻、勇敢、執著等積極正麵的關(guan) 鍵詞。跨越時空的青年對話,激情化的個(ge) 體(ti) 詢喚與(yu) 主流話語的巧妙縫合,為(wei) 現實題材影視劇創作開辟了新路徑。在中國夢的統攝之下,青年無疑是這場曆史接力賽中最積極、最富生機、最應當有所作為(wei) 的力量。無論是抒寫(xie) 普通家庭悲歡離合的《平凡的世界》《人世間》,還是反映改革先行者求索的《大江大河》,抑或是展現鄉(xiang) 村建設新圖景的《幸福到萬(wan) 家》,都可以看到青年人麵對現實挫折與(yu) 壓力時的觀念轉變、理想堅守、不懈奮鬥,個(ge) 體(ti) 成長無不與(yu) 時代變革、國家命運相連。他們(men) 的創新膽識、創業(ye) 精神為(wei) 當代青年提供了人生坐標:如何從(cong) 他們(men) 身上汲取經驗,獲取堪當時代新人的精神力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4月25日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勉勵廣大青年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zheng) 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優(you) 秀主流影視作品對青年群體(ti) 的新書(shu) 寫(xie) ,既表達了新時代的主流價(jia) 值觀,也獲得大眾(zhong) 認可和市場成功。影視創作在價(jia) 值觀、藝術性與(yu) 商業(ye) 化三個(ge) 維度上的融合,不啻為(wei) 藝術創新與(yu) 文化自信的成功實踐。在跨時代的青春對話中書(shu) 寫(xie) 青春、與(yu) 當代青年產(chan) 生情感鏈接與(yu) 共鳴,助力青春與(yu) 時代的雙向奔赴,為(wei) 今後的影視創作指明了方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應當著力表現中國青年把目光投向全人類、全世界,心中有光、肩上有責,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跑好手中接力棒的精彩故事。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