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在口袋裏的AI心理治療師【數字陪伴 緩解焦慮】
【科技創新世界潮】
◎本報記者 劉 霞
自2015年以來,心理健康應用Koko一直試圖為(wei) 有需要的人提供支持。當有人給應用程序發短信,訴說自己的愧疚或煩悶等情緒時,幾分鍾後就會(hui) 獲得一個(ge) 滿懷同情的回應,也會(hui) 得到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
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目前市麵上有成千上萬(wan) 款類似Koko這樣的心理健康應用程序,這是70年來科學家們(men) 試圖將心理治療自動化的結果。現在,隨著ChatGPT等先進人工智能(AI)崛起並被加入這些應用程序,它們(men) 在給人們(men) 提供些許安慰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隱私和安全等問題。
數字化的心理谘詢師
據估計,全球每10萬(wan) 人平均約有4名精神科醫生,而在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這一數字要低得多。鑒於(yu) 此,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已經開發了數千個(ge) 程序,提供了一些可以放在口袋裏的心理治療方法。據估計,2021年全球有10000—20000款移動心智健康應用程序可供人們(men) 使用。
盡管心理治療有多種流派和方法,但試圖將心理治療數字化的研究人員最終聚焦認知行為(wei) 療法(CBT)。英國國家衛生局將CBT描述為(wei) 一種談話療法,旨在通過改變患者的思維和行為(wei) 方式,幫助患者將消極思想重新組織為(wei) 積極思想,從(cong) 而幫助患者管理心理健康狀況。
隨著智能手機日漸普及和大數據、AI的快速發展,數字化的心理幹預形式也在發生變化,以移動客戶端為(wei) 載體(ti) 而開發的心理健康類產(chan) 品逐漸增多,其中基於(yu) 智能聊天機器人的認知行為(wei) 治療逐漸成為(wei) 一種較受大眾(zhong) 喜愛的幹預方式。國外已有不少較成熟的AI心理健康產(chan) 品,比如Woebo、Tess和Wysa,這類產(chan) 品對抑鬱情緒的幹預有效性已經得到了實證研究的驗證。比如,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men) 在使用Woebot兩(liang) 周後,焦慮和抑鬱症狀都有所減輕。
三方麵“大顯身手”
從(cong) 廣義(yi) 上講,在心理健康領域,基於(yu) 機器學習(xi) 的AI已經在三個(ge) 方麵“大顯身手”。
首先,醫生們(men) 會(hui) 使用AI來分析治療幹預措施,並對其進行微調。比如ieso和Lyssn這兩(liang) 個(ge) 應用程序。Lyssn由華盛頓大學科學家開發,其會(hui) 根據55個(ge) 指標分析對話。總部位於(yu) 英國劍橋的基於(yu) 文本的治療提供商ieso則分析了50多萬(wan) 次治療,跟蹤結果以確定最有效的幹預措施。Ieso公司臨(lin) 床總監斯蒂芬·弗裏爾認為(wei) ,有了這些數據,就可以幫助治療師在未來的治療中更多地關(guan) 注建設性治療而非閑聊。
AI的第二個(ge) 作用是診斷。許多平台,如針對美國退伍軍(jun) 人的REACH VET計劃,會(hui) 掃描個(ge) 人的醫療記錄,尋找可能表明其有自殘或自殺傾(qing) 向的危險信號。哈佛大學醫學院數字精神病學部主任約翰·托羅斯說,這項診斷工作可能是AI在心理健康領域最有前途的應用。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ge) 方麵是:利用AI直接指導治療的全數字治療師,這一方麵可能最接近美國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家肯尼斯·科爾比等CBT先驅所希望的。
隱私和安全問題引發擔憂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技術與(yu) 行為(wei) 健康中心生物醫學數據科學家尼古拉斯·雅各布森表示,盡管目前市麵上有不少心理健康應用程序,但能證明其中一些應用程序有用的證據很少。而GPT-3等大型語言模型和相關(guan) 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加入,加重了很多人的憂慮。
隱私是首要考慮因素。今年3月初,BetterHelp因涉嫌與(yu) 廣告商共享敏感用戶信息而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hui) 罰款780萬(wan) 美元。3月下旬,遠程醫療初創公司Cerebral披露的文件中顯示,因失誤已與(yu) 元宇宙平台公司、穀歌、TikTok等廣告商共享了該平台的患者數據,有超過310萬(wan) 用戶的個(ge) 人健康信息被泄露,其中或包括了心理健康相關(guan) 數據。
另有人擔心安全和法律責任。今年年初,一名比利時男子在與(yu) Chai Research公司開發的名為(wei) Eliza的AI聊天機器人就氣候危機進行了為(wei) 期6周的對話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名男子的遺孀對比利時媒體(ti) 表示:“如果沒有與(yu) 聊天機器人的這些對話,我的丈夫仍然活著。”專(zhuan) 家們(men) 本月呼籲成立一個(ge) 新的機構來監督數字心理健康工具。
《自然》指出,盡管AI在幫助人們(men) 獲得心理健康方麵可能具有潛在好處,但這些治療應用仍處於(yu) 萌芽階段,還存在道德困境。(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