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劇”與“城”擁抱得更緊

發布時間:2023-08-09 09:27:00來源: 新華日報

  2023年8月5日,江蘇大劇院開幕演出六周年如約而至。這一天,既是江蘇大劇院的“慶生日”,也是這個(ge) 城市裏藝術愛好者最為(wei) 期待的“狂歡日”。六年來,江蘇大劇院始終秉承“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宗旨,奉上了近3400場演出、11部製作劇目,惠及觀眾(zhong) 和藝術愛好者超280萬(wan) 人次。樂(le) 聲、歌聲、掌聲,無數美妙的聲音在這裏聚集,帶給我們(men) 藝術的美好和感動。歡笑、喜悅、眼淚,無數的情感在這裏交織,給予我們(men) 平凡生活中的慰藉和感動。

  生產(chan) 原創,多部劇目成“爆款”

  身著漢服,手執團扇,95後韓若安心心念念的日子終於(yu) 到了,8月5日這一天恰逢江蘇大劇院六周年生日,而她也將迎來期待許久的民族舞劇《紅樓夢》的上演。

  這並非韓若安第一次觀看民族舞劇《紅樓夢》,她清楚地記得,上一次觀看的日子是3月12日,已經過去146天了。“演出票實在太難搶了,每一次都是秒光。”作為(wei) 一個(ge) 經驗豐(feng) 富的老粉絲(si) ,韓若安每一次都會(hui) 提前設置鬧鍾,準時掐著點,一秒不差地進行“搶票”行動。民族舞劇《紅樓夢》將原著中宿命般的絕唱完美呈現,讓觀眾(zhong) 沉浸在如夢如幻的“紅樓一夢”中無法自拔。演出結束後,韓若安熱淚盈眶,久久不能自持。

  自2021年9月首演以來,民族舞劇《紅樓夢》已完成全國各地85場演出,該劇所到之處場場一票難求、加場演出開票即售罄,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爆款”。

  民族舞劇《紅樓夢》的成功,既是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創新,也是對江蘇大劇院創作能力的肯定。六年來,江蘇大劇院以文學經典作品領航,努力挖掘經典的當代價(jia) 值,用創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行舞台轉化,推出了一部部“有高度”“有廣度”“有溫度”的原創佳作,極大地提升了江蘇文化的影響力。

  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繼獲得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傳(chuan) 播交流推廣項目立項資助後,又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青衣》獲江蘇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 一工程獎”;原創歌劇《拉貝日記》入選國際歌劇大獎提名獎及江蘇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 一工程獎”;話劇《朝天宮下》獲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優(you) 秀劇目獎”,第五屆江蘇省文華獎“優(you) 秀劇目獎”;青春劇《野蜂飛舞》獲2021紫金文化藝術節“優(you) 秀劇目獎”,江蘇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 一工程獎”;話劇《紅高粱家族》獲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舞台藝術創作項目立項資助,並在全國範圍內(nei) 巡演。

  江蘇大劇院一方麵加強自有院團建設,組建江蘇大劇院室內(nei) 樂(le) 組合、童聲合唱團、青年愛樂(le) 合唱團,成立江蘇大劇院舞劇團,另一方麵也積極探索場團共建模式,與(yu) 江蘇省交響樂(le) 團、江蘇省民族樂(le) 團、江蘇省兒(er) 童藝術劇院、南京民族樂(le) 團合作,讓劇院與(yu) 院團的藝術生產(chan) 及演出服務能力聯結得更緊密。

  “原創劇目是江蘇大劇院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體(ti) 現,充分展示了江蘇大劇院在舞台藝術創作的審美和責任擔當,在塑造江蘇大劇院品牌形象的同時,也提升了江蘇文化影響力。”江蘇大劇院總經理廖屹說,自創作品成功搭建起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人之間的情感連接,更喚起了年青一代對傳(chuan) 統文化的關(guan) 注。他告訴記者:“民族舞劇《紅樓夢》80%的觀眾(zhong) 來自外地,80%的觀眾(zhong) 是女性,平均年齡27歲左右,這些遊客來到南京觀劇的同時,也為(wei) 城市帶來了流量,推動演藝成為(wei) 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好劇不斷,用經典滋養(yang) 熱愛藝術的心

  織夢六載,江蘇大劇院秉承著“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茁壯成長,從(cong) 初出茅廬到漸入佳境,從(cong) 地標建築成長為(wei) 文化客廳,推出了一係列優(you) 質的演出和活動,給城市注入了豐(feng) 盈的藝術細胞,滋養(yang) 著每一顆熱愛藝術的心靈。

  六周年,弦歌一堂,勝友如雲(yun) 。8月4日,“國交聲·華夏情”李心草與(yu) 中國交響樂(le) 團音樂(le) 會(hui) 重磅登台,作為(wei) 一支長期穩居中國最優(you) 秀交響樂(le) 團行列的隊伍,中國交響樂(le) 團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充沛的情感表達征服全場。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坦言,這並不是自己第一次登上江蘇大劇院的舞台,“江蘇大劇院在六年中,經始維艱,勤勵為(wei) 舟,一路行來不易。作為(wei) 城市藝術文化會(hui) 客廳,江蘇大劇院一直堅持以精品演出回饋社會(hui) ,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了多元豐(feng) 沛的藝術享受。”

  六年的藝海拾珍,名人名團紛至遝來,無數“好戲佳作”紛紛上演,給觀眾(zhong) 留下了一個(ge) 個(ge) 難以忘懷的瞬間,體(ti) 驗了無數的情感碰撞——

  2017年,祖賓·梅塔與(yu) 以色列愛樂(le) 樂(le) 團音樂(le) 會(hui) 作為(wei) 江蘇大劇院的開幕演出,點燃了這座城市的藝術熱情;由捷傑耶夫親(qin) 自掛帥的“馬林斯基劇院藝術節”,引發了江蘇本土的觀演熱潮,更吸引了北京上海周邊的20萬(wan) 人次的觀劇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上演,讓無數觀眾(zhong) 被“愛與(yu) 信仰”的力量感染,很多人二刷、三刷後仍覺意猶未盡;舞劇《詠春》以獨特的演出形式、精巧的故事構思、深刻的主題立意激發了觀眾(zhong) 的共鳴,演出結束後,全場掌聲不斷,觀眾(zhong) 久久不願離去。

  六年來,江蘇大劇院共引進承辦各類演出活動近3400場、惠及觀眾(zhong) 和藝術愛好者超280萬(wan) 人次,全球60個(ge) 國家(地區)院團、近9萬(wan) 名藝術家登上舞台。江蘇大劇院以係列主題演出、原創劇目的展演,逐步形成了由“春、夏、秋”演出季和“江南之聲”音樂(le) 節、馬林斯基劇院藝術節組成的全年“三季兩(liang) 節”演出格局,推出世界舞蹈劇場、戲“聚”江南等根植於(yu) 人民的係列演出品牌。

  如今,江蘇大劇院成為(wei) 了藝術愛好者的必打卡點,更有粉絲(si) 在社交媒體(ti) 上說:“在江蘇大劇院看完舞劇《紅樓夢》才明白什麽(me) 叫‘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shu) 也枉然’。”隨著演藝市場的全麵回暖,活躍的藝術氛圍讓這裏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文藝示範社區,江蘇大劇院以舞台表演藝術為(wei) 重心,打造了表演藝術高地、劇目生產(chan) 創作高地、藝術普及教育高地和劇院運營管理高地。

  “今年以來,每一場演出的反響都非常好,觀眾(zhong) 的支持、市場的回暖,給了我們(men) 極大的信心。”廖屹說,江蘇大劇院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了各種優(you) 質劇目,吸引觀眾(zhong) 走進劇場。同時,觀眾(zhong) 的喜愛與(yu) 認同也反哺市場持續向好,形成了劇院與(yu) 觀眾(zhong) 的“雙向奔赴”。

  普惠於(yu) 民,讓這裏成為(wei) 真正的“文化客廳”

  在廖屹看來,劇院為(wei) 公共文化機構,必須將“人民性”始終居於(yu) 首位,這也是江蘇這麽(me) 多年來每年堅持舉(ju) 辦公益性演出和藝術普及活動的“初心”。

  除了歌、樂(le) 、舞、劇、戲等各類演出,江蘇大劇院正在努力打破“圍牆”,打造線上、線下同步的劇院新空間,全方位探索公共藝術的普及。多元的普及活動、培訓課程、高水準的美術展覽與(yu) 電影觀賞體(ti) 驗、與(yu) 江蘇有線等平台打造的高頻次免費線上直播等,正在讓普通市民的藝術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自成立以來,江蘇大劇院還策劃開展了“愛藝計劃”“把藝術課堂搬進大劇院”“藝術大師班”等品牌藝術教育活動近600場,通過藝術講座、交流互動、藝術體(ti) 驗等形式讓藝術愛好者走近藝術、遇見知音;500多位學員通過芭蕾和音樂(le) 劇的培訓,興(xing) 趣愛好在發芽,他們(men) 用歌聲寄托美好,在舞蹈中綻放生命。“讓更多觀眾(zhong) 享受到文化福利,讓優(you) 秀的舞台藝術帶來美好生活體(ti) 驗,是江蘇大劇院的初衷。”廖屹說。

  “6年前,江蘇大劇院開啟了首演演出,這6年隻是一個(ge) 開始,未來還會(hui) 有更多的6年,希望江蘇大劇院成為(wei) 一座城市藝術的殿堂、精神的家園,更能成為(wei) 市民朋友的文化會(hui) 客廳。”廖屹表示,未來,江蘇大劇院將繼續向著“中國一流、世界知名”表演藝術中心的目標定位努力,加強精細化、人性化、專(zhuan) 業(ye) 化管理,發揮省級表演藝術中心的功能作用,不斷提升藝術生產(chan) 和經營管理能力,創造更加生生不息、美美與(yu) 共的明天。

  回眸六年,是對過去的小結,也是新的序曲,標注著新的起點。點亮豐(feng) 饒的演藝生態係統、點亮“文學之都”的藝術版圖,江蘇大劇院,正在讓“劇”與(yu) “城”擁抱得更緊,為(wei) 江蘇文化高質量發展蓄勢聚能。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