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繪一幅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江蘇宿遷探索綠色發展之路

發布時間:2023-08-09 09:2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運 張子麟

  盛夏時節,萬(wan) 物生長。黃河故道上的朱海水庫碧波蕩漾。很難想象,這裏曾被分割成200餘(yu) 個(ge) 魚塘,一度因過度養(yang) 殖臭水連連。三年前,江蘇省宿遷市在此啟動生態安全緩衝(chong) 區建設,打通水麵、清理淤泥、補植綠化……一條“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頭枕駱馬湖,腳偎洪澤湖,腰纏大運河、古黃河兩(liang) 條“玉帶”,作為(wei) 擁有“兩(liang) 湖兩(liang) 河”特定地理標誌的設區市,宿遷人認為(wei) ,生態是他們(men) 最靚底色和寶貴資源。近年來,宿遷市創新探索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千方百計把生態環境保護好、把生態優(you) 勢發揮出來,加快建設富有新內(nei) 涵、展現新形態的新時代“江蘇生態大公園”,在追青逐綠中跑出了讓人豔羨的幸福“加速度”。

  創新治理,生態路上風光好

  不久前,宿遷市提交的生態產(chan) 品“綠票”交易機製,成功入選江蘇省“十佳生態環境治理改革創新案例”,並在全省生態係統推廣運用。去年9月,宿遷市成功促成了江蘇省首單5.12萬(wan) 枚“綠票”。

  所謂“綠票”指的是因工程建設影響生態環境,需從(cong) 生態產(chan) 品交易中心購買(mai) 一定數額的債(zhai) 券反哺生態治理。“綠票”具有金融屬性,市場主體(ti) 可以在中心平台開展互通交易。

  至此,綠水青山被貼上價(jia) 值標簽,一套生態資產(chan) 有償(chang) 使用的價(jia) 值實現機製逐步形成。

  從(cong) 全省率先開展全域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到完成江蘇省首個(ge) 水權和“綠票”交易,再到全省較早完成區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在生態治理道路上,宿遷向來敢為(wei) 人先。

  近年來,宿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聚力打造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安全的“美麗(li) 宿遷”。

  治氣增藍,全麵推進重點行業(ye) 深度減排,組織實施2300項治氣工程項目;治水添綠,強化入湖河流和飲用水源地監測預警,國省考斷麵水質全部達標;治土去廢,全麵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強化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天生麗(li) 質”的宿遷更懂得逐綠而行。

  治理新思路繪就生態新圖景。從(cong) 黃河故道改造、“一岸一線”治理,到入湖河流水質改善、洪澤湖生態保護修複,宿遷水環境持續改善;從(cong) 根治廢舊物資回收加工汙染、圍剿“散亂(luan) 汙”,到揚塵整治、淘汰老舊車輛,宿遷撥霧霾見藍天。

  近十年來,宿遷市PM2.5年均濃度累計降低50%,全年優(you) 良天數比例提升至76.7%;50個(ge) 地表水國省考斷麵優(you) Ⅲ水體(ti) 比例達92%。

  如今,中華花鰍時隔20年重現,鳥類“活化石”東(dong) 方白鸛和中華秋沙鴨相繼留宿越冬,堪比雪蓮珍貴的野大豆種群不斷被發現……動植物回歸是生態建設成效的最生動詮釋。

  低碳轉型,產(chan) 業(ye) 路上亮點多

  “在我們(men) 這裏,八個(ge) 廢棄小塑料瓶就可以製造一件襯衫。”盛夏時節,位於(yu) 宿遷的江蘇芮邦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馬力十足。這裏是全球首家踐行零碳行動的再生纖維企業(ye) ,年可回收利用廢棄塑料瓶超300億(yi) 個(ge) ,可年產(chan) 50萬(wan) 噸再生纖維、占全球總產(chan) 能的40%。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近年來,宿遷市堅持以創新驅動為(wei) 引擎,找準促發展“角度”,全力推進產(chan) 業(ye) 低碳轉型,既從(cong) 源頭為(wei) 生態環境減負,又拓展轉換通道,讓宿遷美得有顏值、更有價(jia) 值。

  產(chan) 業(ye) 轉型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宿遷深入推進工業(ye) 汙染源全麵達標排放和化工園區循環化改造,關(guan) 停化工企業(ye) 29家,取締“散亂(luan) 汙”企業(ye) 2946家。僅(jin) 2022年,就投入3.12億(yi) 真金白銀在全省率先開展園區企業(ye) 集群清潔生產(chan) 審核,完成647個(ge) 項目改造。

  低碳發展離不開“拾綠而上”的魄力。宿遷市敏銳把握發展動向,以“釘釘子”精神培育新能源、高端紡織、綠色食品三大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加快推動製造業(ye)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天合光能是全球領先的光伏智慧能源研發製造企業(ye) ,公司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居光伏行業(ye) 第一。2022年,為(wei) 了引進頭部企業(ye) 入駐,宿遷市為(wei) 其量身製定了“一對一”全流程、“7×24”全天候和“零距離”全方位服務。

  “4月簽約、6月開工、12月投產(chan) ,刷新了行業(ye) 內(nei) 單體(ti) 大規模電池建廠速度的新紀錄。”公司運營計劃經理李淼對宿遷速度印象深刻。政府搭台、跟蹤服務,“保姆式”的高效能激勵著企業(ye) 迅速拉滿產(chan) 能,政企協力朝著新能源千億(yi) 產(chan) 業(ye) 集聚高地奮蹄疾馳。

  近年來,宿遷以優(you) 化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作為(wei) 加快綠色發展的關(guan) 鍵一招,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變“輕”、發展模式變“綠”,經濟增速連續多年穩居江蘇省前列。

  以“含綠量”謀“含金量”。宿遷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一體(ti) 謀劃、集成推進,實現了生態美與(yu) 產(chan) 業(ye) 強的雙向奔赴。

  點綠成金,民生路上幸福滿

  “‘散、亂(luan) 、小’塘口建成了國際大圓塘,美了鄉(xiang) 村不說,還發展起美麗(li) 經濟,讓日子越過越甜!”走進宿遷市泗洪縣臨(lin) 淮鎮,碧水古亭映成趣,綠樹鳥鳴生歡喜,遊客市民樂(le) 融融,這讓當地經營特色民宿的馬明強欣喜不已。

  三年前,當地立足大湖資源稟賦,統籌實施環境提升、生態提質行動,建成獨具特色的風情小鎮。如今,年均接待遊客20萬(wan) 人次,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過億(yi) 元。新農(nong) 村的環境靚度和新時代的生活溫度深度交織,當地群眾(zhong) 眼見著“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落地生根。

  “綠色發展最根本的落腳點是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宿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朱增銀感受頗深,近年來當地堅持從(cong) 生態、生產(chan) 、生活有機融合入手,不斷抬升生態文明建設高度,以“生態+”理念切實做好底線民生、基本民生和質量民生等各項工作。

  “這個(ge) 車厘子真是又大又甜!”漫步在宿遷市王官集鎮苗圩村四季采摘園,一簇簇綴滿枝頭的車厘子引得遊客們(men) 紛紛駐足,他們(men) 一邊采摘,一邊品嚐,滿是舒適與(yu) 愜意。

  除了苗圩村的車厘子,花園的酥梨、程莊的西瓜、萬(wan) 林的葡萄、仝李的大蒜、唐圩的甜瓜……也都成了遊客們(men) 的“心頭好”,他們(men) 或拍照打卡,或品嚐采摘,或觀光購買(mai) ,儼(yan) 然把這裏當成了親(qin) 近自然的“詩和遠方”。

  環境好了,思路變了,發展的機會(hui) 也越變越多。王官集鎮把“綠色+”融入村民生產(chan) 生活方方麵麵,形成特色鮮明、鏈條健全、聯結緊密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短短兩(liang) 年,投資1.5億(yi) 元的四季采摘園項目和投資3.6億(yi) 元的春曉農(nong) 業(ye) 科技深加工企業(ye) 成功投產(chan) ,投資3.08億(yi) 元的蝴蝶蘭(lan) 大世界穩步推進,農(nong) 家樂(le) 、精品酒店、主題民宿相繼落成……

  一步一景,美麗(li) 環境激發生活甜味,一業(ye) 一品,綠色生態釋放發展活力。

  如今,置身在“華東(dong) 綠肺”之稱的宿遷,每一個(ge) 人都能感受到好風景和好生活催生的磅礴動能。宿遷,以綠為(wei) 筆,正奮力描繪著一個(ge) 河湖清秀、創新發展、民生富足的“江蘇生態大公園”。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8日 11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