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家長須摒棄“學習=知識總量”誤區

發布時間:2023-11-09 10:24:00來源: 中國婦女報

  早在2020年9月,教育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中明文指出:幼兒(er) 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nei) 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er) 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但仍有部分家長安排孩子“超前學習(xi) ”,這到底是在幫孩子贏在起跑線,還是在揠苗助長毀其未來?

  有些家長表示:“雖然現在小學要求零起點教育,但還是有許多孩子在入學前就掌握了不少知識。進入小學後,提前打過基礎的孩子明顯學得輕鬆。為(wei) 了不落後,我們(men) 課下還得幫孩子補習(xi) 。早知道這樣,不如幼兒(er) 園就讓他把這些學會(hui) 。”為(wei) 了讓孩子升學之後起碼能跟上課程,不落人後,家長認為(wei) 超前學習(xi) 沒問題:反正早晚都要學。

  超前教育一定能收獲一個(ge) 成功的神童嗎?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新聞:

  武漢的一名媽媽5年內(nei) 花了12萬(wan) 元給兒(er) 子傑瑞報了17個(ge) 培訓班。傑瑞5歲時就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小托福考試得了全國前三名。為(wei) 此,小傑瑞每周隻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學到晚上9點才回家。傑瑞上一年級時成績非常優(you) 秀,覺得老師講得很簡單,可到了二年級,他的成績卻開始下滑,從(cong) 班裏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他開始厭學、不寫(xie) 作業(ye) 、上課走神。本想培養(yang) 孩子成為(wei) 神童,但最後,傑瑞卻變成了媽媽最不想看到的“問題學生”——童年不快樂(le) ,成績也沒有比別人好。怎麽(me) 看都得不償(chang) 失。

  也許這個(ge) 故事有些極端,但是它充分暴露了超前教育的一些危害:這些孩子似乎早就喪(sang) 失了“學習(xi) 興(xing) 趣”,難以應對挫折,而且缺乏同伴交往能力。這些能力的喪(sang) 失,也許是毀滅性的。很多被家長要求超前學習(xi) 的“高考狀元”“少年大學生”,最後不乏泯然眾(zhong) 人,甚至出現性格缺陷。這也是對超前教育危害性的警示。

  真正的學習(xi) 能力,遠比知識總量更重要。社會(hui) 之所以能販賣知識焦慮,讓家長爭(zheng) 先恐後地跳進超前教育的陷阱,其實是成功地利用了大多數家長對學習(xi) 的誤解:他們(men) 誤以為(wei) “學習(xi) =知識總量”。但放在人的一生中,這個(ge) 公式其實是不成立的。

  大腦的發育自有規律,揠苗助長違背人類天性。幼兒(er) 園的孩子腦發育還不成熟,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等方麵都存在局限。除了真正的天才兒(er) 童,大多數孩子的超前學習(xi) ,其實就是死記硬背。這讓孩子的大腦不堪重負,產(chan) 生心理壓力,還沒上小學就厭煩了學習(xi) ——家長總抱怨孩子沒有學習(xi) 興(xing) 趣,其實,孩子的學習(xi) 興(xing) 趣很有可能是被家長親(qin) 手掐斷的。而且,死記硬背的知識如果沒有真正被理解,也很難進入孩子的長時記憶,很快會(hui) 被忘記。孩子徒勞一場,還失去了無憂無慮的快樂(le) 。

  在英國倫(lun) 敦舉(ju) 辦的“父母與(yu) 0~3歲孩子”論壇上,專(zhuan) 家就勸告父母不要將孩子的全部精力都安排在智力開發上。因為(wei) 過度的智力開發和知識灌輸,根本不利於(yu) 孩子的成長。綜合學習(xi) 能力的培養(yang) 才是關(guan) 鍵。這一點在孩子長大後體(ti) 現得更為(wei) 明顯。

  幼兒(er) 的最佳學習(xi) 方式是在遊戲中學。很多家長認為(wei) ,隻有趴在書(shu) 桌前背書(shu) 做題,才是學習(xi) 。孩子在幼兒(er) 園玩沙子、在公園摘樹葉、對著動畫片哈哈大笑……這些都是玩耍。學習(xi) 和玩耍是絕對對立的?這種觀念真的需要糾正了。對幼兒(er) 來說,遊戲本來就是他們(men) 學習(xi) 新技能的重要方式。他們(men) 在遊戲中發展感知運動能力,提升認知水平,探索未知世界,通過遊戲規則來體(ti) 驗人際交往,學習(xi) 競爭(zheng) 與(yu) 合作。

  被稱為(wei) “幼兒(er) 園之父”的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強調,遊戲就是幼兒(er) 活動的特點。“遊戲不僅(jin) 形成了他整個(ge) 未來生活的萌芽,也形成了他整個(ge) 未來生活的核心”,幼兒(er) 在遊戲中能獲得生命、思想和全麵的內(nei) 在滿足。比如,通過完成一個(ge) 遊戲任務,孩子可以學會(hui) 設置目標、迎接挑戰,從(cong) 而獲得主動探索的興(xing) 趣和獨立解決(jue) 問題的自信;再比如,在集體(ti) 遊戲中,孩子可以學習(xi) 如何與(yu) 他人協作,如何建立並遵守規則,如何解決(jue) 矛盾衝(chong) 突,從(cong) 而發展出必備的社交技能……

  不用多說家長也能理解,這些積極心理品質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多重要。而從(cong) 小進行充分遊戲、發展出“遊戲性”品質,對幼兒(er) 成年甚至老年後,都會(hui) 產(chan) 生積極影響。有研究發現,成人的遊戲性能改變枯燥的日常,使生活變得有趣,同時改善人際關(guan) 係。會(hui) 玩的人也更容易接受新技術,對於(yu) 能激發審美體(ti) 驗的活動也更有熱情。

  綜合學習(xi) 能力很強,還怕學不會(hui) 知識嗎?

  中國留學生的知識儲(chu) 備量常常讓美國學生自愧不如:美國學生算九九乘法都可能用計算器。因此,許多中國留學生的成績一開始要比本地學生好,特別是在理科成績上,這種優(you) 勢尤為(wei) 明顯。但是在和美國同學討論、交流的時候,大部分中國學生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插不上話。他們(men) 在社會(hui) 活動中更難有展現的機會(hui) 。到了畢業(ye) ,美國學生不但在成績上趕超上來,而且在各類社會(hui) 活動中表現優(you) 秀,綜合能力的優(you) 勢全麵體(ti) 現出來。

  不僅(jin) 如此,中國留學生擅長學知識但綜合能力不足的情況,也在與(yu) 教授的交流中體(ti) 現出來。研究顯示,語言功力不足、自學能力不足、表達被動、交流方式不直接等,都是中國留學生和美國教授在互動中經常遇到的困難。這也成為(wei) 中國留學生學業(ye) 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這些問題,關(guan) 鍵不在於(yu) 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是獨立思考、社交能力、表達能力、自主學習(xi) 能力等綜合能力不足的表現,也是缺乏自信心、創造力、求知欲、抗逆力,以及熱情與(yu) 勇氣等積極心理品質的結果。而這些能力與(yu) 心理品質,都是從(cong) 幼兒(er) 開始就要培養(yang) 的。如果把綜合能力與(yu) 積極心理品質看成是學習(xi) 的基礎工具和土壤——有了它們(men) ,還怕學不會(hui) 知識嗎?

  所以,家長們(men) 不要再被知識焦慮裹挾了。隻有把“學習(xi) =知識總量”的錯誤觀念從(cong) 腦海中劃掉,去培養(yang) 孩子的綜合學習(xi) 能力與(yu) 積極心理品質,才能讓孩子無論在哪個(ge) 人生階段、處於(yu) 何種競爭(zheng) 環境之中,都表現得更穩、更出色。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兒(er) 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邊玉芳)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