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聚焦題材寬度與故事深度——劇情類作品如何更富感染力

發布時間:2023-12-11 10:5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孫小雪

  由國家廣電總局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hui) 主辦的2023年“劇情類作品的未來走向”研討會(hui) 日前在京召開。會(hui) 議聚焦劇情類作品的最新發展成果,邀請行業(ye) 主管部門領導、頭部製作公司與(yu) 播出機構主要負責人、優(you) 秀主創人員代表、專(zhuan) 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劇情類作品的題材寬度、故事深度等議題交流討論,總結劇情類作品創作的新方法、新經驗,探索劇情類作品創作的正確打開方式。

  創新內(nei) 容表達方式

  近年來,電視熒屏上刮起了一股現實主義(yi) 創作風潮。從(cong) 《山海情》《人世間》到《狂飆》,這些優(you) 秀的劇情類作品創新內(nei) 容表達方式,反複驗證了現實主義(yi) 創作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現實題材文藝作品要求創作者尊重藝術規律,從(cong) 現實出發,不渲染苦難,也不美飾生活,直麵人生,給人帶來光明和希望。《山海情》紮根黃土地,講述了“幹沙灘”變成“金沙灘”的故事,是脫貧攻堅題材、新農(nong) 村建設題材的新收獲;《人世間》在近50年的時間跨度內(nei) ,展示中國社會(hui) 的巨大變遷,聚焦小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讚美了人們(men) 堅忍拚搏、積極奮鬥的美好品質;《狂飆》講述了以安欣為(wei) 代表的政法工作者和以高啟強為(wei) 代表的黑惡勢力之間展開的正邪較量,傳(chuan) 遞了關(guan) 於(yu) 正義(yi) 、成長等話題的正向價(jia) 值觀。這些劇情類作品直麵現實問題,在平凡故事的講述裏精雕細琢刻畫人物,以真實質感對接當下生活,反映時代。

  現實主義(yi) 不僅(jin) 是一種創作方法,更是一種創作精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電視劇項目部副主任馬駿看來,“尊重藝術規律,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讓人民成為(wei) 電視劇的真正主角;堅持藝術性與(yu) 真實性相統一,大主題與(yu) 小切口相結合,聚焦人物,紮根生活,反映時代”。

  找準情感共鳴

  近年來,一些劇情類作品將鏡頭對準生活細節,還原生活脈象的原生樣態,讓觀眾(zhong) 從(cong) 生活的不同側(ce) 影、獨特的個(ge) 體(ti) 感受中找到情感共鳴和力量源泉。

  《我們(men) 的日子》透過兩(liang) 代人的生活變遷和成長經曆,描繪了最典型的中國鄰裏街坊間的親(qin) 情、友情和愛情故事,劇中的主角雖然曆經挫折,但積極向上,讓人感覺到普通人向陽而生的能量;《喬(qiao) 家的兒(er) 女》講述喬(qiao) 家的五個(ge) 孩子在艱苦歲月裏相依為(wei) 命、彼此扶持的故事,其中既有溫暖鮮亮的“小確幸”生活細節,也有喬(qiao) 家從(cong) 勉強溫飽到過得有聲有色的生活變遷;《小歡喜》以高考破題,聚焦不同家庭的備考故事,有電閃雷鳴的衝(chong) 突,也有春風化雨的溫馨。在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hui) 影視藝術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秘書(shu) 長周蓉看來,“這些劇情類影視作品從(cong) 真實生活取材,抓住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來構建情感共鳴的橋梁,讓屏幕前的觀眾(zhong) 從(cong) 中看到自己,收獲生活中溫暖的力量,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去有風的地方》在真實展現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現實困惑的同時,也叩問著每個(ge) 人的心之所向。無論是許紅豆辭職到大理積蓄心靈力量,還是謝之遙回鄉(xiang) 創業(ye) 帶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都體(ti) 現了年輕人以各自方式聆聽內(nei) 心聲音、尋找生活真諦的勇氣。北京大學融媒體(ti) 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呂帆指出:“小人物樂(le) 觀麵對生活、奮力拚搏的姿態,激勵著廣大的觀眾(zhong) 不斷勇往直前,實現自我價(jia) 值。”

  精品化是行業(ye) 出路

  現實題材日益成為(wei) 創作的高地,精品化創作意識則成為(wei) 行業(ye) 共識。如何讓個(ge) 體(ti) 故事“看得見、摸得著”?如何勾勒出生動鮮活的中國形象?從(cong) 業(ye) 者一直在尋求突破,力圖通過深挖生活富礦,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落點。

  縱觀近年來劇情類作品風貌,無論是《狂飆》《人生之路》《公訴》等展現掃黑除惡、改革開放進程、新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劇集,還是《去有風的地方》《追光的日子》等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教育為(wei) 表現重點的情懷之作,抑或《情滿九道彎》《夢中的那片海》等關(guan) 注時代變遷下小人物的奮鬥的寫(xie) 實之作,都是在觀照現實中回應時代呼聲。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hui) 組織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李京盛看來,“精品化不僅(jin) 是出幾部爆款作品,還包括提升所有作品的品質,每一部作品當中都要有創新意識,對現實主義(yi) 精神的深度開掘,對社會(hui) 生活、時代情緒、年輕審美保持敏銳觀察和反應的能力”。

  創作者隻有深入生活肌理,才能使作品思想有高度、精神有厚度;隻有緊扣時代脈搏,作品才能鮮活感動;隻有關(guan) 切人民所思所想,作品才能有溫度。現實主義(yi) 精品創作正在引領行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1日 09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