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這十年” 中外媒體聯合采訪活動結束
8月15日,“青海這十年”中外媒體(ti) 聯合采訪活動在經曆了9天的行程後結束活動,18家中央外宣媒體(ti) 、境外媒體(ti) 和部分省主要新聞媒體(ti) 先後走訪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湖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和海東(dong) 市,在領略大美青海自然風光的同時,親(qin) 身感受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生態旅遊和鄉(xiang) 村旅遊等方麵的成就,各媒體(ti) 為(wei) 青海近十年的發展變化讚不絕口。
歐洲時報北京代表處主任馬林說:“非常巧,十年前,我到過青海,十年來這裏的變化可以說是滄海桑田,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然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了,並且在以生態文明為(wei) 核心的文化架構上取得了大成功,現在我們(men) 看到的是一個(ge) 有宏大生態文化背景的青海整體(ti) 畫麵,通過這十年的建設,青海人是如何把這片脆弱的生態環境保留下來並讓我們(men) 傳(chuan) 承下去,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一個(ge) 思考。”
“我是第二次來到青海,但去這裏的幾個(ge) 國家公園還是第一次,在國家公園我感到十分震撼,這些地方山好水好人也好,讓我感覺青海是一個(ge) 非常美的地方。尤其,在海東(dong) 的班彥村,讓我感觸很深,通過觀看村子的脫貧攻堅主題展覽館,我才知道這個(ge) 地方以前很貧窮,但是現在不管是居住環境還是產(chan) 業(ye) 發展都已經很好了。作為(wei) 媒體(ti) 人,通過這次活動我會(hui) 把我的所見所感用我的筆和攝像機向菲律賓人展示出來,讓他們(men) 對青海有更深層次的了解,也希望他們(men) 來到青海走一走看一看。”菲律賓華商縱橫傳(chuan) 媒編輯鄧燕說。
此次主題采訪重點側(ce) 重青海立足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這一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定位,全景展現了十年來青海在生態保護發展上取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跨越式發展成就,各媒體(ti) 表示此行加強了交流與(yu) 合作,收獲頗豐(fe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湖鳴禽和猛禽家族再添新成員
近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開展2022年生物多樣性綜合調查過程中,工作人員分別在青海湖沙島內觀測記錄到黑卷尾,在黑馬河附近的草地上觀測到一隻紅腳隼。[詳細] -
青海互助警方救助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赤狐
記者從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公安局獲悉,日前,海東市互助縣公安局丹麻派出所、森林警察大隊聯合互助縣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工作以及當地民眾,成功救助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狐。[詳細] -
青海祁連草原綠意盎然 黑河源頭艾鼬一家愜意生活
初秋時節,祁連山下的青海祁連草原綠意盎然。攝影師在祁連縣黑河源頭濕地拍到艾鼬媽媽和它的八個崽崽,它們時而打鬧,時而和諧相處,時而躲藏,十分幸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