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新疆夏糧豐收三大“法寶”
日前,2023年新疆夏糧生產(chan) 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上傳(chuan) 出喜訊:今年新疆夏糧實現麵積、總產(chan) 、單產(chan) “三增”,總產(chan) 達701.2萬(wan) 噸,較上年增產(chan) 46萬(wan) 噸。夏糧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麵積和總產(chan) 增量均居全國第一。
天山南北,豐(feng) 收的喜悅洋溢萬(wan) 頃沃野。這喜悅,寫(xie) 在一望無垠的田野裏,寫(xie) 在大型農(nong) 機的轟鳴裏,寫(xie) 在糧農(nong) 燦爛的笑容裏。
優(you) 良品種促單產(chan) 提升,機械化生產(chan) 提升生產(chan) 效能,水肥高效利用實現節本增效……日前,記者在天山南北進行采訪,破解新疆夏糧豐(feng) 收高產(chan) 的密碼。
做強:單產(chan) 提升 產(chan) 能穩固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作為(wei) 光熱資源最豐(feng) 富的省區之一,新疆糧食生產(chan) 條件得天獨厚。作為(wei) 遠離內(nei) 地的糧食主產(chan) 區,新疆確立了“區內(nei) 結餘(yu) 、供給國家”的糧食工作目標。為(wei) 實現這一目標,新疆嚴(yan) 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製,提單產(chan) 、提產(chan) 量、提產(chan) 能,牢牢穩住“三農(nong) ”和糧食安全壓艙石。
穩麵積、穩政策,是確保糧食豐(feng) 收的先手棋。今年,新疆向全區43個(ge) 國家級產(chan) 糧大縣發放中央財政獎勵資金9.1億(yi) 元,鼓勵產(chan) 糧大縣加快糧食產(chan) 業(ye) 發展。新疆還充分發揮惠農(nong) 補貼“指揮棒”作用,將冬小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標準提至每畝(mu) 230元,惠及小麥種植戶130餘(yu) 萬(wan) 戶,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
“今年家裏種了10畝(mu) 小麥新品種,管理得比較好,畝(mu) 產(chan) 突破650公斤,比去年每畝(mu) 增加了250公斤,收成好得很。”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阿克恰勒鄉(xiang) 蘇開墩村村民烏(wu) 爾麥提·如則巴柯說,如今,在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nong) 機補貼等多項惠農(nong) 政策的扶持下,種小麥見到了真實惠。
政策的觸角延伸到哪裏,豐(feng) 收的喜悅便傳(chuan) 遞到哪裏:今年,全疆小麥平均單產(chan) 較上年增加8.61公斤。各地在大麵積連片創建田、高產(chan) 試驗示範田均創下多項國家和自治區高產(chan) 紀錄。
“2023年新疆夏糧生產(chan) 實現了麵積、總產(chan) 、單產(chan) ‘三增’的良好勢頭,麵積增量、總產(chan) 增量居全國第一,單產(chan) 增量居全國第二。”新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李晶說,新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度不斷攀升。
“豐(feng) 收高產(chan) 的背後,主要得益於(yu) 新疆的‘擴麵’‘增產(chan) ’。”李晶分析說,通過擴大耕種麵積、複播、調整種植結構,夏糧種植麵積增加了近80萬(wan) 畝(mu) ,為(wei) 豐(feng) 收奠定了基礎;同時,通過小麥優(you) 良品種的大麵積推廣應用、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麵積的不斷增加、關(guan) 鍵技術的不斷集成和應用,有力促進了全疆小麥單產(chan) 水平的提升。
做精:精細耕作 深挖潛能
新疆地域遼闊,大農(nong) 業(ye) 、大農(nong) 機,讓現代農(nong) 業(ye) 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縱橫馳騁。大農(nong) 業(ye) ,不僅(jin) 帶來了機械化、規模化效應,也讓精細化理念在這方沃野生根發芽。
在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的田間地頭,麥浪翻滾、滿目金黃,大型聯合收割機來回馳騁、機聲隆隆,一片豐(feng) 收景象。
“為(wei) 搶抓農(nong) 時,我們(men) 積極協調機械,每日收割7000畝(mu) 地左右,全團鎮兩(liang) 萬(wan) 餘(yu) 畝(mu) 小麥在3日內(nei) 收割完畢。”16團新開嶺鎮農(nong) 業(ye) 發展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張健說。
為(wei) 實現糧食“增產(chan) ”,新疆牢牢抓住種子和耕地兩(liang) 個(ge) 要害,持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麵積占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麵積的75%以上,為(wei) 糧食產(chan) 能提升奠定了“地力”基礎。
今年,新疆各地強化技術創新引領,在全區開展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優(you) 質高產(chan) 標準化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大力推廣幹播濕出、水肥一體(ti) 化等種植管理技術,通過良種、良法、良田與(yu) 良機有機結合,深挖增產(chan) 潛力。
水是新疆農(nong) 業(ye) 發展的命脈。新疆緊緊圍繞“地在哪、種什麽(me) 、水怎麽(me) 供”這一核心問題,係統謀劃糧食產(chan) 能提升。新疆水利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艾斯卡爾·吾休爾介紹,截至7月31日,全疆累計農(nong) 業(ye) 灌溉供水349.86億(yi) 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供8.92億(yi) 立方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用水得到全麵保障。
從(cong) 大到精,從(cong) 廣到細,新疆糧食生產(chan) 方式正在迎來巨變。有產(chan) 量、有效益、有潛力的糧食產(chan) 業(ye) 讓新疆越來越多的糧農(nong) 享受紅利,實現持續穩定增收,也讓新疆的糧食安全更加自信、更有底氣。
做優(you) :節本增效 優(you) 質優(you) 價(jia)
“我的麥田是今年的‘冠軍(jun) 田’,畝(mu) 產(chan) 898.19公斤!”7月28日,在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奇台農(nong) 場冬小麥單產(chan) 提升萬(wan) 畝(mu) 超高產(chan) 示範片的麥田裏,二十二連職工閆軍(jun) 笑得合不攏嘴。
在科技特派團隊專(zhuan) 家的精準指導下,奇台農(nong) 場采用了滴灌水肥一體(ti) 化技術,減少了作業(ye) 環節,大幅降低了小麥種植成本。
“采用滴灌水肥一體(ti) 化技術,可以順暢地將水和肥料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減少肥料流失,提高水的利用率,每畝(mu) 冬小麥能增產(chan) 近100公斤,實現了節本增效、農(nong) 戶增收和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chan) 。”兵團第六師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所糧油研究室副研究員陳江魯說。
如今,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觀念解放了農(nong) 民的手腳,也改變了他們(men) 的思維。一大批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成長起來,開辟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天地。
新疆昌吉州奇台縣西北灣鎮柳樹河子村糧農(nong) 朱兵說,這些年優(you) 化耕地質量、水肥一體(ti) 化技術等措施,讓耕地產(chan) 糧能力有了質變,“以前麥地澆水24小時離不開人,現在用手機就能直接操作,省時省力還精準。”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疆糧食增產(chan) 豐(feng) 收的同時,收購價(jia) 格穩中有升,優(you) 質優(you) 價(jia) 特征明顯。糧食豐(feng) 收後,為(wei) 讓農(nong) 民舒心賣糧,新疆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指導各地積極落實收購資金、收購倉(cang) 容、收購人員、收購車輛,引導多元主體(ti) 入市收購,激發市場購銷活力。同時,還積極推廣糧食預約收購、上門服務等措施,發揮全區84個(ge) 糧食產(chan) 後服務中心作用,為(wei) 農(nong) 民免費提供代清理、代晾曬等服務,努力讓農(nong) 民賣“明白糧”“暖心糧”“舒心糧”“放心糧”。
(記者 李慧 尚傑 趙明昊 通訊員 曆芃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