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 援藏是難得的人生曆練
近日,中央單位第十批援藏幹部人才抵達西藏。未來三年,他們(men) 將在雪域高原揮灑汗水、奉獻青春。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中國石化援藏幹部王飛三次援藏的感人故事。
地處海拔4750米的藏北班戈縣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條件艱苦,是一片苦寒之地。援藏,即意味著巨大的付出。
盡管作好了各種思想準備,來到班戈縣,王飛還是吃了一驚:全縣4萬(wan) 人口,年財政收入僅(jin) 有千萬(wan) 元。
“以前一直在發達地區工作,即使一個(ge) 鄉(xiang) 鎮,每年財政收入也會(hui) 過億(yi) 元。”王飛感慨地說,“到了藏北,才知道發展意味著什麽(me) 。來到班戈,看到落後現狀,真是坐不住啊!”
盡管有高原反應,頭痛、胸悶,但到班戈沒幾天,王飛就一頭紮到鄉(xiang) 下。
跑基層,訪群眾(zhong) ,聽匯報,理思路……作為(wei) 班戈縣分管援藏和招商等工作的常務副縣長,上任伊始,王飛的時間就在高原反應與(yu) 高強度工作中交替度過。
這是他的第二次援藏。
2013年,剛剛結束第一次援藏的他,再次告別家人,作為(wei) 中國石化第七批援藏幹部,從(cong) 安徽來到藏北高原,在氧氣不及平原一半、年平均氣溫隻有零度、自然環境惡劣的那曲地區(現那曲市)班戈縣,開始他的第二次援藏生涯,獲得那曲地區首屆“五一”勞動獎章。
這是王飛(左)在“下鄉(xiang) ”時,牧民群眾(zhong) 給他敬獻哈達(唐召明提供,2013年8月29日攝)
不惑之年的王飛,到班戈半年後,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村莊,曬黑了臉,記滿了“流水賬”,提出和實施了一係列發展當地經濟的新措施。
王飛在調研中發現,雖然經濟基礎薄弱,草原植被脆弱,但班戈縣地處青藏鐵路和省道附近,有它的區位優(you) 勢。
可要在二三十畝(mu) 地草場才能養(yang) 活一隻羊的地方發展經濟,談何容易?要發展當地經濟,必須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有著研究生學曆和經營管理經驗的王飛,上任後勇敢地挑起重擔。他一改被動服務為(wei) 主動服務,利用當地的優(you) 勢資源,大力推進招商引資。
“在為(wei) 招商企業(ye) 提供便利條件時,重要的是用真情和熱誠來打動企業(ye) 在班戈縣投資創業(ye) 。”王飛深知在這片高寒缺氧、觀念落後的地方引進投資的難處。
兩(liang) 年過去,他率領縣招商辦等職能部門的藏漢族幹部,以真心誠意及高效率,為(wei) 班戈縣成功引進了投資金額約為(wei) 8.18億(yi) 元的7家企業(ye) ,項目涉及畜產(chan) 品開發、光伏發電、旅遊開發、水資源開發、新型材料研發、非金屬礦開發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為(wei) 當地經濟發展插上翅膀。
通過招商引資,班戈縣蛇紋岩玉石礦等多種新型材料和高原生態畜產(chan) 品、20兆瓦光伏發電、納木錯恰多朗卡島及環湖旅遊等資源得以開發利用,並建起了藏綿羊從(cong) 補飼育肥,到肉製品深加工的現代化畜產(chan) 品實體(ti) 企業(ye) ,以“公司+基地+牧戶”的模式,努力打造高原生態現代化家庭牧場示範基地。
與(yu) 此同時,王飛積極強化品牌意識,幫助當地搶注了“念青唐拉”“納木錯”“聖象天門”“色林錯”等十多個(ge) 地理性商標,還注冊(ce) 了涉及旅遊、工藝品、地方特色產(chan) 品等30個(ge) 商標類別,以及300多個(ge) 商品名稱和服務項目的版權。他認為(wei) ,“當地經濟發展要有遠慮,這些注冊(ce) 商標未來一定會(hui) 是一大筆無形資產(chan) 。”
這是王飛在班戈縣青龍鄉(xiang) 六村“浩秀泉”水旁,介紹班戈縣與(yu) 中國石化將合作開發的冰川礦泉水項目(唐召明2015年5月20日攝)
我在采訪中看到,班戈縣與(yu) 中國石化合作開發的冰川礦泉水項目進展順利。在班戈縣青龍鄉(xiang) 六村山腳下多處噴湧匯集的“浩秀泉”水,順山勢蜿蜒、靜靜地流淌到秀美的申錯湖。
“經西藏地勘局地熱大隊一年多的勘察和檢測,此泉水完全符合礦泉水各項指標。它是念青唐古拉高山雪融水,經過地下複雜構造湧出地麵,日可開采8000方,是經濟上的‘聚寶盆’。”王飛如數家珍。
王飛從(cong) 進藏那天起,下基層作調研,訪貧問苦,連續工作8個(ge) 月也不肯休息。
由於(yu) 長期缺氧,工作不要命的他,每天嘴唇烏(wu) 紫,加上隻有三四個(ge) 小時的淺睡眠,他常常整天頭昏腦脹、頭疼欲裂。同事勸他休息幾天,可他都以事情多為(wei) 由婉言推托。
有天晚上,王飛突然感到頭暈惡心。同事見他大汗淋淋,臉色慘白,將他送到縣醫院。醫生診斷他的疾病是因工作勞累和血糖過低所致。經過治療,身體(ti) 剛有好轉,他又回到工作之中。
經過王飛努力,班戈縣2016年成功加入“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全國綜合示範縣”的行列,電子商務為(wei) 促進當地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便捷、快速的流通渠道,也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新機遇;堆龍德慶縣瑪卡種植園2015年在班戈縣投資建設了10座高海拔暖棚,成功試種出價(jia) 值高、從(cong) 外麵引進的瑪卡,產(chan) 量約2000公斤,為(wei) 發展當地暖棚種植業(ye) 又找到一條新路。
“與(yu) 其苦熬消耗生命,不如苦幹燃燒青春。在藏工作不能留遺憾!”王飛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為(wei) 實現援藏從(cong) “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王飛幫助班戈縣虧(kui) 損采石廠籌資金、找銷路,使其恢複生產(chan) ,並成功組建“班戈縣念青唐拉投資經營有限公司”和“班戈縣供銷聯合社”。特別是後者的供銷、生產(chan) 和信用,使牧民群眾(zhong) 實現了新型合作關(guan) 係的“三位一體(ti) ”。
2013年11月7日,距離班戈縣城28公裏處的一輛油罐車發生側(ce) 翻交通事故,油罐內(nei) 裝有24噸汽油,且油罐倒地撞擊後破了一個(ge) 洞。情況危急!王飛聞訊後迅速趕到現場。
油罐內(nei) 的汽油必須盡快安全轉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關(guan) 鍵時刻,王飛帶領同事,一邊采取緊急措施,一邊向370公裏外的拉薩中石化駐藏企業(ye) 緊急求援,一輛帶吸油泵的配送車趕至班戈縣參加搶險。
為(wei) 確保汽油轉移過程中的接卸安全,王飛冒著夜間零下十幾度的嚴(yan) 寒,克服高原反應,憑著十多年石化行業(ye) 油品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工作經驗,一直堅守在救援現場進行指揮和技術指導。因配送車噸位小,要一趟一趟轉運才行,王飛就目不轉睛地一趟趟地看著轉運,忙碌一個(ge) 通宵,把所有汽油轉移完畢,消除安全隱患後,才放心離去。
看似文質彬彬,做事卻果敢堅定的王飛常說:“我不是來‘鍍鍍金’或數日子的,我到班戈縣就是要在任期內(nei) ,盡自己最大努力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做點事。”
通過援藏資金的投入,王飛幫助班戈縣普保鎮六村完成了溫室大棚的配套建設,並請達孜縣草莓種植人員作技術指導。經一年多的種植,各類經濟作物和蔬菜長勢良好。這個(ge) 村還嚐試利用這兩(liang) 個(ge) 240平方米的陽光房,開辦“采摘園”和“牧家樂(le) ”。
從(cong) 2013年起,在落實中國石化援藏助學基金項目的同時,王飛還與(yu) 北京宏昆慈善基金會(hui) 聯係,在北拉鎮和青龍鄉(xiang) 兩(liang) 所小學開展“手拉手”助學活動,共捐款、捐物30多萬(wan) 元,還資助了11名在內(nei) 地讀書(shu) 的當地藏族大學生。
2016年9月1日,通過王飛聯係對接,班戈縣與(yu) 這家基金會(hui) 簽約設立“班戈縣宏昆愛心基金”,進一步擴大民間捐助範圍和幫扶對象。
這是王飛在看望中國石化班戈縣小學的藏族孩子時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2013年8月30日攝)
2015年9月底,中國石化班戈小學二期擴建工程竣工,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熱切盼望著投入使用。關(guan) 鍵時刻,卻遇到了幾百萬(wan) 元配套資金的缺口。
到年底,一般是很難申請追加當年項目資金的。焦急萬(wan) 分的王飛一次次向總部報告,一次次說明緣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王飛爭(zheng) 取下,最後拿到當年度300萬(wan) 元配套援助資金,讓藏族孩子如期坐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
“西藏獨有的雪域風光,藏族同胞所給予的厚愛,讓我深深愛上了這片熱土。”王飛說,“第一次進藏,我是加油站部門負責人,三年裏創紀錄地新開11座加油站。那時沒日沒夜地幹,藏族員工給我起了個(ge) 吉祥的藏族名字,叫‘德吉傑布’(平安王者)。”
為(wei) 了支持王飛安心在藏工作,他的妻子在他2010年第一次援藏時,毅然辦理停薪留職,照顧雙方年邁體(ti) 弱多病的老人,接送上學的女兒(er) 。2013年6月在藏工作期滿,趕上中石化援藏幹部換屆,王飛主動請纓留下來,為(wei) 西藏的發展繼續發出光和熱。
2018年,曾經援助班戈縣的第七批援藏幹部王飛和第五批援藏幹部陳誌清又“不約而同”地再次來到西藏,分別擔任中國石化西藏分公司總經理和黨(dang) 委書(shu) 記。他們(men) 說:“集團公司高度重視援藏工作,希望我們(men) 能夠再次回到熟悉的第二故鄉(xiang) 發揮作用,我們(men) 也特別高興(xing) ,一定克服各種困難,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期待!”
這是王飛的第三次援藏。
2019年9月25日,我從(cong) 北京來到拉薩時看到,中國石化西藏分公司主要從(cong) 事油品營銷與(yu) 服務、非油品營銷與(yu) 服務、營銷網絡建設等業(ye) 務,是西藏成品油保供的主渠道之一。截至2019年底,中國石化西藏分公司累計銷售成品油近40萬(wan) 噸,解決(jue) 近1000人的就業(ye) 問題。
當問及王飛是否覺得虧(kui) 欠家人太多時,他回答,“家庭賬和感情賬是永遠算不清的。在藏這些年,我每天在規定時間和家人通電話、報平安。因為(wei) 我也想念家人,隻是白天忙盡量不去想罷了。晚上打開電視隻看新聞節目,不願意看感情劇啊!”
王飛向我們(men) 談及女兒(er) ,自豪之情溢於(yu) 言表,“第一次進藏,女兒(er) 剛上小學三年級。她學習(xi) 一直都很好,獎狀掛滿了房間。第二和第三次赴藏臨(lin) 別時,女兒(er) 依偎在我的身旁,緊拉著我的手不放,令我感動,並暗下決(jue) 心:再大的苦都能吃,再大的困難都不怕!”
“援藏是難得的人生曆練。”他說,“這是一種責任,一種奉獻,更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難忘雙湖草原的前世與今生
近日,我從新聞報道中獲悉,從7月19日開始,第二批西藏高海拔生態搬遷牧民從藏北雙湖縣多瑪鄉出發,陸續撤離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區”。 [詳細]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藏北“高原紅”悄然變少了
近年來,我作為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的一名誌願者,在向藏北牧民發放高原撿拾車活動中,驚喜地看到藏北姑娘臉頰上所留駐的“高原紅”悄然變少,顯得愈發美麗了。 [詳細]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班戈諧欽之花綻放藏北高原
班戈諧欽(意為隆重的歌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那曲市最具特色的舞蹈表演形式。[詳細]